經(jīng)過一個多月的試營業(yè),11月11日,溫州首家大齡自閉癥群體就業(yè)咖啡館“星融咖”對外營業(yè)了。
星融咖坐落在溫州市甌海區(qū)興海路1號,四位心智障礙的“大孩子”以咖啡師的身份通過勞動融入社會,綻放自我價值。在這里,每一杯咖啡都承載著特別的溫度。
“您好,我想點一杯美式咖啡!”隨著顧客的話音落地,站在咖啡機前的小森(化名)立刻忙碌了起來。取適量的咖啡粉,放進咖啡手柄里,布粉、壓粉,將手柄裝到咖啡機上,不一會兒,飽含油脂的咖啡液就流到了杯中……這一整套動作,小森已經(jīng)做得“行云流水”。
今年24歲的小森是四位心智障礙的“大孩子”中一位。除了他以外,目前在星融咖嘗試就業(yè)的還有小浩(化名)等3人,他們都是年齡在17歲以上的大齡自閉癥孩子,都是在星馨社會工作服務中心(簡稱“星馨”)進行康復訓練的孩子。
星馨是由溫州星之家自閉癥康復中心(簡稱“星之家”)孵化出來的一支團隊,而星之家正是星融咖的創(chuàng)辦者?!皬目祻陀柧毜娇Х龋@對我們來說,是一次勇敢且值得的跨界?!弊鳛樾侵邑撠熑?,李艷艷這么說道。
創(chuàng)辦星融咖源自于今年6月星之家與溫州本土咖啡品牌——午沐咖啡合作,為大齡自閉癥孩子舉辦的一次咖啡制作課?!霸谀翘谜n上,我們就發(fā)現(xiàn)他們對于制作咖啡的掌握速度非???。特別是小森,一堂課下來,已經(jīng)能自己制作一杯美式咖啡了?!崩钇G艷說,在此之前,星之家和星馨都有嘗試為這些“星星的孩子”尋找實習、就業(yè)的崗位,每每總是碰壁,而這堂課為他們打開了思路,“我們可以自己創(chuàng)辦一家咖啡館,為‘大孩子’搭建一個就業(yè)平臺’?!?/p>
今年10月1日,星融咖開啟試營業(yè)。此次創(chuàng)辦星融咖,雖然過程看似匆忙,但任何小細節(jié),李艷艷都沒有馬虎?!坝辛恕侨诳А?,星之家、星馨、星融咖就連成了一個三角區(qū)域,在這個區(qū)域內(nèi),我們可以嘗試拓展孩子們的更多可能性?!崩钇G艷表示,在他們的訓練引導下,小森等4人都已經(jīng)可以獨立坐公交車上下班,也能夠獨立制作咖啡、接待顧客等,下一步他們將嘗試讓他們走出咖啡館,“送送附近的外賣訂單,進一步拓展他們的能力?!?/p> ]]>
日前,以自閉癥為題材的校園青春群像電影《最好的朋友》正式開機。
電影《最好的朋友》講述了性格孤僻、叛逆厭學的十七歲高中生主角(楊智赫 飾),在與同學夏秋(段奧娟 飾)相處的過程中偶然結識了她的自閉癥弟弟夏天(城檜吏 飾),三人由此結下真摯友誼、彼此救贖并走向更好未來人生的青春群像故事。影片里,從小缺失家人陪伴的主角,活得乖張桀驁,找不到未來人生的方向;自閉癥少年夏天常年被關在家,無法與人正常溝通,卻擁有一顆感知美好的心;少女夏秋渴望自由舞蹈,卻為了親人割舍夢想,拾起不屬于這個年齡的成熟。少年們機緣巧合下相識,隨著彼此的生活軌跡不斷交織,逐漸建立對彼此的依賴,互相支撐,互相治愈,最后都在這段閃光旅程中找到了自己丟失的拼圖。
影片于今日同步釋出先導海報,呈現(xiàn)出清新治愈的青春氛圍。海報中,男女生走在逆光小道上,從遠處守護著沉浸在自己世界中的少年。樹影斑駁,三人身處光亮與溫暖之中,仿佛與彼此一起推開了世界的陰影,暗含救贖與治愈。在他們的身上即將發(fā)生什么樣的故事?他們各自又懷揣著怎樣的隱秘心事?都讓觀眾對電影充滿好奇與期待。
電影《最好的朋友》聚焦國內(nèi)少有的自閉癥題材,由中國紅十字會、中華慈善總會鼎力支持,力求展現(xiàn)自閉癥青少年群體的真實生活現(xiàn)狀。為了近距離了解和感知自閉癥群體,導演宋卓非多年來在中國社會福利基金會旗下的公益性自閉癥機構“星光益彩”擔任志愿者。作為音樂老師,他教“星星的孩子”唱歌、學習樂器、組樂隊、四處演出,與孩子們以及他們的家庭建立了深厚的友誼。宋卓非表示,他不想以“俯視”和“施舍”角度看待自閉癥群體,而是希望用平等的視角講述故事。這是個互相依靠的人生,每個人、每個家庭都有自己的困境和局限,故事沒有著力于悲憫不幸,而是相信殘缺中的美,相信真摯的感情。此次更有真實自閉癥患者作為重要角色參與演出。
]]>日前,紀錄電影《畫布上的起跑線》在廣州北京路青宮影院上映。這是一部小制作、小切口、反映自閉癥等特殊人群教育的電影。
這部電影由廣州廣播電視臺出品,關照“星星的孩子”們的成長故事,描摹出廣州市少年宮老師和融合教育學員的群像,是這座城市教育融合成果的縮影。與一般敘事電影不同,“真實性”奠定了整個影片的情感基調(diào),用樸實無華的鏡頭來描繪、記錄特殊需要兒童的日常生活。
影片采用平行交叉的剪輯方式,以卓君、一哲、樂桐的成長為主要故事情節(jié),三條線索采用交叉蒙太奇的手法有機結合、同步推進,中間穿插融合教育群像白描及采訪。通過大段描白式紀錄,真實再現(xiàn)了自閉癥患者的生活現(xiàn)狀與人生困境,在日常的瑣碎事件中對生命價值進行深刻探討和反思。
沒有引導、沒有改編、更沒有表演,每個鏡頭都彰顯打動人心的真實力量。影片描繪了外界不了解的“星星的孩子”的感官體驗和邏輯思維,通過自閉癥孩子的語言輸出,讓公眾更深入地了解他們內(nèi)心的精神狀態(tài)。
電影的整體敘事風格是溫柔抒情的,細膩的音樂伴奏和精致美麗的場景交織成一幅美麗生動的生活畫面。通過展現(xiàn)人們生活中不經(jīng)意忽略的美,引導觀眾進行心靈凈化之旅。同時,影片中學生、老師、導演等多視角切換,讓敘事節(jié)奏不斷變換,加之后期特效,呈現(xiàn)出充滿現(xiàn)代氣息的韻律之美。
觀眾在電影中看到,自閉癥患者在愛的教育下成為繪畫、音樂領域的“偏才”,并不斷去拓寬人生的邊界。他們有親情、有友情、有師生情,還有社會的關愛,他們生活的星球充滿溫情。
這部紀錄電影真實記錄了“星星的孩子”們的成長故事,充分表達對生命個體的尊重、對人性的關懷、對愛的闡釋,引領著觀眾完成一次洗心之旅。
]]>在第16個世界自閉癥關注日,紀錄片《來日可期》獨家上線B站。這部影片展現(xiàn)了自閉癥孩子在家人的幫助下,通過音樂治療逐漸打開自我的暖心故事。
本片導演郭柯表示,他在2018開始關注到音樂治療,至2022經(jīng)歷3個階段的拍攝,最終形成了一部長片《來日皆方長》、一部紀錄短片《來日可期》?!秮砣湛善凇?amp;《來日皆方長》也是郭柯與張歆藝繼《二十二》之后的再次合作。
制片人張歆藝表示:“時隔7年,這個叫郭柯的男孩已成長成為一個大男孩,帶著我們第二次合作的紀錄片《來日可期》再次站到公眾面前。孤獨癥,音樂治療,臨終關懷。這是長片的一個微縮版。53分鐘,溫暖、治愈、給人力量,直抵人心。郭柯永遠不讓人失望。成熟、克制、善良。希望大家看完以后善待自己以及親人愛人,甚至不認識的一些人群,功德無量,也順便期待8月長片的上映。”
目前,《來日可期》已經(jīng)在B站上線。同時,B站電影頻道以擴大公益影響力為出發(fā)點,聚合郭柯導演新作與青年創(chuàng)作者短片,策劃開展“來日可期 公益短片季”,邀請電影主創(chuàng)及自閉癥領域?qū)<壹癠P主聯(lián)動對話,共同關注心理健康問題,共創(chuàng)公益大事件。
《來日皆方長》是一部故事片+紀錄片組成的電影。全片拍攝歷時82天,輾轉北京、西安、成都、甘孜、舊金山、威瑟福德、明尼阿波利斯等地。影片講述的是:1991年出生在西安的劉小天大學畢業(yè)后在美國從事音樂治療工作,用音樂和陪伴去舒緩生命限期只有6個月的服務對象。這個工作影響了她的自我認知。本片將走進小天的生活與家庭,帶大家去了解這個女孩的成長……
郭柯這部新片的信息曾在2018年曝光過,彼時該片名為《小天》。從《小天》變?yōu)椤秮砣战苑介L》,郭柯曾表示:想表達的主題比預想的遼闊得多。希望最終的影片能呈現(xiàn)包括劉小天在內(nèi)的兩到三個音樂治療師真正的生活。
]]>2022年1月13-14日,第十一屆公益節(jié)暨企業(yè)社會責任嘉年華在上海舉行。山西自閉癥兒童電影《越過》榮獲第十一屆中國公益節(jié)“2021年度公益映像獎”大獎。
《越過》是一部關注關愛自閉癥兒童題材的影片,聚焦“星星的孩子”這一特殊人群,希望在后疫期時代,通過善意和善行匯聚社會力量,在常態(tài)中給予他們希望,幫助他們獲得更多的社會關注。
影片講述了一個9歲自閉癥男孩袁小輝,某天離開家人,一個人出走家門的故事。影片將時間線進行了三次錯位,使之具備了空間感、懸疑點和可看性。鏡頭表達上極力克制主觀情緒,多用上帝視角且在后期剪輯時規(guī)避了太多特效或渲染,而采用了最樸實的形態(tài),力求使故事看上去更為理性和本真。這是一部有沉淀和想象空間的作品,包括結尾處,將一個無望的病癥以信仰的方式給到一個隱喻或出口。一個人的困境全世界都將為之回望,希望一切困苦終將越過。
近些年來,關于自閉癥主題的優(yōu)秀影片不斷涌現(xiàn),在斬獲多個國內(nèi)外電影大獎的同時,引起了全社會對自閉癥兒童及其家庭的廣泛關注。比如去年8月上映的電影《燈塔》,入圍第七屆溫哥華華語電影節(jié)以及融合-東歐國際電影節(jié)多個獎項。《呼吸的音樂》獲得第24屆家庭電影獎青年電影人扶持計劃“最佳公益電影”、中加國際電影節(jié)“最佳劇本獎”等獎項。
]]>9月17日,2021廣東優(yōu)秀電影觀影推介會之《呼吸的音樂》活動,在廣州塔空中影城舉行,該電影是一部以自閉癥兒童和他的單身媽媽為主題的公益電影。
本次活動由廣東省電影局、廣東省殘疾人聯(lián)合會主辦的。該片導演王安慶代表電影主創(chuàng)團隊,在活動現(xiàn)場分享了創(chuàng)作歷程?!逗粑囊魳贰分v述的是一個由單親媽媽撫養(yǎng)的自閉癥兒童,在鄰居老爺爺?shù)膸椭侣蜷_心靈枷鎖的感人故事。影片創(chuàng)作歷時三年,聚焦自閉癥兒童、單親媽媽、空巢老人等熱點話題,用藝術照亮現(xiàn)實社會人群中的“隱秘角落”,旨在喚醒公眾對特殊困難群體的理解、尊重和關愛,給人以溫暖和治愈的力量。
觀影活動結束后,觀眾們分享了自己的感觸。一位觀眾表示:“影片的生活細節(jié)特別生動,連一雙拖鞋的處理都頗具深意。”還有觀眾表示,他從片中看出了自閉癥兒童及其家庭的不易,也看到了老人與兒女之間的認知差異,“很多時候都是兒女覺得父母需要休息,需要旅行,但那并不一定就是父母的真實需要”。
據(jù)悉,《呼吸的音樂》已獲第24屆家庭電影獎青年電影人扶持計劃“最佳公益電影”、中加國際電影節(jié)“最佳劇本獎”等獎項。影片將通過院線、電視、1905電影網(wǎng)等多種渠道與觀眾見面。王安慶表示:“獎項是一種激勵,他會鼓勵我們創(chuàng)作更多更好更精致的公益電影?!?/p>
王安慶認為,電影是一種很好的公益?zhèn)鞑シ绞?,其篇幅給予創(chuàng)作人員充分的敘事空間,電影敘事手法的介入讓故事變得更加生動感人,讓觀眾對社會問題產(chǎn)生完整、具體和直觀的感受。以自閉癥主題電影《呼吸的音樂》為例,它揭示了空巢老人和自閉癥兒童的生活狀態(tài)和精神需求,呼吁社會各界人士給予弱勢人群更多的關心和愛護。
]]>9月9日,中國第一部關于孤獨癥康復教師日常的紀錄片《請叫我老師》,在青島市城陽區(qū)橫店電影城公映。這部短短不到30分鐘的記錄片,講述了五位特教老師背后的感人故事。
2019年,青島農(nóng)業(yè)大學動漫與傳媒學院C印象影視工作室制作了一部關于孤獨癥兒童公益短片《我叫豆豆》。該片在社會上引起了強烈反響,還獲得了第七屆亞洲微電影藝術節(jié),ILEC國際公益廣告節(jié)綠風車等五項國家級榮譽。
當年,C印象的制作團隊產(chǎn)生了制作第二部孤獨癥紀錄短片的想法,他們決定把第二部的視角聚焦在為孤獨癥兒童默默付出的康復教師身上。然而,紀錄片制作的過程并不順利。隨著新冠疫情爆發(fā),制作被迫延期?!鞍肽甓嗟臅r間無法返校,工作室積壓了很多工作,團隊又面臨人員更替,許多問題匯集在一塊,我們手足無措,甚至產(chǎn)生了放棄的念頭?!钡疫\的是,工作人員挺了過來。
在與特教老師們的接觸和交流中,C印象深刻感受到了這一群體的艱辛。他們就向黑夜中的引路燈,為家長和孤獨癥兒童在前進的道路上引導方向,帶領他們迎接每日的陽光,讓孩子們更快的融入主流社會。
在紀錄片《請叫我老師》中,既有才進入工作崗位10個月的新老師王玉鶴,也有因工作導致聽力下降的王曉慧老師。既有因孩子患孤獨癥而走上特教老師之路的蔣嬌嬌老師,也有遇到孩子的暴力行為的崔紅偉老師,更有付出7余年心血的董俊芹老師。這些特教老師的故事各不相同,但背后都是一顆為孤獨癥事業(yè)鞠躬盡瘁的心。
“當老師說容易就容易,你想不負責就不負責,你想好好負責就負責,取決于個人心態(tài)?!薄拔蚁氚严M麄鬟f下去,做一個希望的傳遞者?!薄斑@是一個積德的行業(yè),確實有一些自己的理想在,想要去出一份力。堅持著堅持著就九年了,太快了?!崩蠋焸冞@些肺腑之言,讓人為之動容。
紀錄片《請叫我老師》的創(chuàng)作團隊,希望通過該片在教師節(jié)來臨之際,向為孤獨癥兒童康復而辛勤耕耘的特教老師們致敬。
]]>為什么跟陌生人見面要握手?為什么葬禮上大家都在哭泣?或許正是由于對情感麻木,阿斯伯格綜合征患者可魯才適合做遺物整理師。阿斯伯格有個“強迫行為”:一切都要整整齊齊的。
雖然導演沒有太多渲染可魯?shù)墓殴中袨椋珡囊恍╃R頭里還是能或多或少地了解阿斯伯格綜合征孩子存在的典型特征:刻板行為?;颊邆儠猿肿约旱男袨楹鸵?guī)則,當外界環(huán)境發(fā)生變化時,他們會極不舒適,直至一切恢復原狀。
當可魯?shù)陌职秩ナ篮螅氖迨宄蔀榱怂男卤O(jiān)護人。但叔叔是一個不拘小節(jié)的人,剛來到可魯家就把家里搞得一團糟,這對可魯來說是無法忍受的。好在可魯?shù)墓ぷ骶褪亲稣?,輕輕松松搞定了這些。
可魯與爸爸一起工作時,會將遺物全部整理到一個黃色的小盒子里,這是逝者留下的東西,可魯會將它一起送到需要的人手中。叔叔第一次與可魯工作時,因為逝者家屬認為遺物是垃圾,他便把小盒子丟棄了。
當可魯知道小盒子不見之后,非常焦慮與自責。在他看來,將遺物當面交給遺屬,是“天堂移居的原則”,而他卻把別人的心弄丟了。他告訴叔叔,爸爸從來沒覺得自己的“與眾不同”有任何不妥,與別的孩子相比,自己只是有些特別而已。
但每個父母都有一天會離開自己的孩子,就像可魯?shù)陌职忠粯?,雖然自己能夠包容阿斯伯格綜合征兒子的一切,但當自己離開以后,可魯還能獨自照顧好自己嗎?也許魯能夠做到,因為爸爸在很早之前,當他在照顧可魯起居飲食同時,就已想盡各種辦法鼓勵兒子勇敢的生活。就像可魯說的那樣,爸爸其實一直都陪在他身旁。
]]>有一部豆瓣評分高達9.1、Netflix獨家的電影《我是遺物整理師》,講述了20多歲的阿斯伯格綜合征患者韓可魯,在爸爸去世后,接管“Moveto?Heaven(天堂移居)”工作室并開始獨立工作的故事。
韓可魯?shù)陌职謱λ恢倍己馨荩n可魯雖然是個特別的孩子,但在爸爸眼中他并沒有做錯什么,只是跟別的孩子不一樣。
每當接到遺物整理的請求后,爸爸都會帶著可魯一起到客戶家,為他們整理遺物,搬最后一次家,直到爸爸也永遠地離開了可魯。
韓可魯?shù)男』锇橄矚g帶他一起去水族館,因為可魯不僅能叫出水族館里所有魚類的名字,還能分辨出哪些魚受了傷,有沒有生病。水族館里的工作人員也稱贊可魯:“只要是可魯說的,我們肯定會查看,因為你一次都沒說錯過?!惫ぷ魅藛T很好奇他是如何做到的,因為很多問題連飼養(yǎng)員都發(fā)現(xiàn)不了。
可魯?shù)奶貏e之處不僅于此,只要是他看到過的東西,他基本都能“過目不忘”。在與爸爸一起工作的時候,他能隨時回憶出自己看到過的任何東西,比如客戶購物小票上的明細,“1月10日19時16分明太魚籽包飯買一送一一千韓元”。有一次,一位女法官遞給可魯一張名片,說可魯以后遇到問題可以隨時來找自己。但可魯卻沒有接名片,女法官疑惑,可魯回她“因為我都記在腦子里了”,并一字不落地說出了名片的內(nèi)容。
盡管在智力或記憶力上有一些過人之處,但阿斯伯格綜合征人士并非天才,在實際生活中,他們更多地是被當做一群古怪的人,甚至是異類。
“為什么要抱抱,為什么要握手?我不喜歡”
“我知道你討厭這個,但我們抱一個吧!”
在完成一天的工作后,爸爸發(fā)現(xiàn)可魯特別懂事,雖然知道他不喜歡肢體接觸,但還是忍不住想給兒子一個擁抱。但可魯馬上拒絕了,甚至說“爸爸說過,不能強迫愛的人做任何事”。在爸爸的堅持下,可魯后來閉眼妥協(xié)了,一臉極不情愿地讓爸爸抱了抱自己。
作為父母,最痛苦的莫過于感受不到來自孩子的愛,得不到孩子的回應。爸爸雖然跟可魯生活在一起,但有時卻覺得十分陌生。
阿斯伯格綜合征患者最大的特點就是不愛與人交往,他們喜歡獨來獨往,沒什么朋友。他們不理解人際交往中的社交禮節(jié),也不懂得人情世故,不會表達自己的情感,也無法對他人的情感產(chǎn)生共鳴。
]]>導演蔣能杰的最新紀錄片《一切都會有的》聚焦心智障礙人士,其中,劉斯博是一名大齡自閉癥伴隨智力障礙的青年,現(xiàn)在在康復機構康復。
一個清晨,陽光很耀眼,劉斯博從地上找到一塊磚頭,舉起來砸向了窗戶。伴隨碎裂聲,助理老師李立潔趕了過來——這是機構今天被他砸碎的第六塊玻璃。扔磚頭,砸東西,是這個自閉癥青年慣用的發(fā)脾氣的方式。
老師沒有責備的話語,也沒有生氣,只是問他中午有沒有吃飯。在此之前的6月,劉斯博連續(xù)砸了幾輛車,那段時間,他的奶奶去世了,他沒有被允許參加葬禮。
李立潔問劉斯博,有問題應該怎么辦,他回答:“用嘴把話講出來。”老師現(xiàn)在會引導劉斯博把問題說出來,將其作為表達生氣的替代行為。
紀錄片一開始,一名自閉癥青年像個孩子一樣的哭喊著“不叫喚、叫喚”,即使她看上去已經(jīng)是個大人。為了保證孩子安全,老師護住她的頭,其他康復人員離開了教室,只留下一名老師安撫她。
鏡頭轉向了另一個大齡自閉癥患者小楠,她因為心情不好想尋求心里安慰,但是不會表達,老師們給她一個擁抱。還有一名患者坐在大門口,不停地拍打鐵門,他可能想要出去做什么,但是也表達不出來,就出現(xiàn)了這種激烈行為。
除了行為問題之外,自我管理可能是大齡自閉癥患者遇到最大的問題之一。很多家長反應,只能寸步不離跟著孩子安排事情給他做,不然他們就會就無事可做,出現(xiàn)各種行為問題。
“剝奪他權利最多的人,反而是跟他相處最久的人?!奔o錄片中,立潔老師在一場家長講座上說到。她建議不要讓自閉癥孩子習慣被安排,正因為他們學得慢,才要給他們更多的機會去嘗試。讓孩子從生活小事做起,家長提供大量的機會讓孩子選擇,幫助孩子一起完成一件又一件事。
一次家訪時劉斯博媽媽說,他這兩個月沒在小區(qū)拿石頭了。但只要在家里有一點聲音,他可能就會煩躁起來,“說話聲音大了不行”“風太吵了”“洗衣機太吵了”。因為經(jīng)濟壓力,斯博爸爸顯得有些吃力,隨著年紀變大,越過越艱難,“我們的艱難日子在后面”。
紀錄片里,一位心智障礙患者說過一句話:“農(nóng)夫山泉會有的,冰紅茶會有的,一切都會有的?!笔堑?,大齡自閉癥患者的未來需要我們深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