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切實際的期望和要求,也是自閉癥兒童的家長的心里表現(xiàn)。
這種家長雖然已經(jīng)能夠接受子女的疾病,并且開始積極努力地指導子女配合自閉癥康復機構(gòu)的治療,但是他們總會拿自己的孩子與正常孩子相比,希望他們能達到正常孩子的水平,這是他們能夠堅持下來的動力。家長雖然在盡心盡力地指導子女,但是卻無法接受自己努力的付出,換來的卻是子女微小的進步,甚至是毫無進展,其實有時,子女已經(jīng)有很大進步了,可是當有人這樣如實告訴其家長時,這些家長就會舉出幾個和自己孩子同年齡的正常孩子來對比,怎么比就是距離太遠,從而認為自己的孩子什么都不好。
家長努力付出的動力就是希望孩子能夠達到正常兒童的水平,并且是越快越好。家長認為,只有讓自閉癥孩子與同齡的正常兒童發(fā)展水平一樣,才算是完成了自己的職責。而如果承認子女無法達到正常兒童所能達到的水平,就意味著自己一生都要背負這種負擔,并且會對孩子的將來感到憂慮,怕自己不能再照顧子女。這些恐懼與焦慮使家長選擇自欺的方式,不去正視孩子的病情,為孩子制定不切實際的目標,并為之努力。
一些家長為子女報了很多補習班,英語、算術(shù)、繪畫等,卻忽視了自閉癥孩子最需要的人際交往方面的訓練:還有些家長在輔導子女時,期望子女的注意力與理解力都與正常兒童一樣,會對子女要求過高或者沒有耐心,因而責罵子女;有些家長希望孩子每天都要有進步,對教師施加過大的壓力,自行制訂計劃,一周內(nèi)要會叫媽媽,一個月內(nèi)會說話等。這些家長雖然明知道讓孩子達到這些目標非常困難,但會把孩子達不到目標的原因歸結(jié)為孩子不夠努力,或者治療方法不對等,而不去反思這些目標與要求是否真的適合子女,盲目地認為只有幫助子女達到正常兒童的水平,才能使孩子生活得更好。
以上就是自閉癥兒童家長的心理表現(xiàn),由99自閉癥網(wǎng)為您整理。
下一篇: 青春期自閉癥性別認知教育
您好!請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