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自閉癥兒童的康復,家長朋友們往往會產(chǎn)生過高或過低的希望。下面是關于自閉癥康復的幾個真相,僅供參考:
一、機構訓練的封閉模式是行不通的
無論在多好的機構訓練,如果采取封閉式的訓練方法,期望不斷提高自閉癥孩子的能力,從而融入正常的交往,是一廂情愿的想法。有些家長認為通過教授孩子知識和交往技能,孩子能力提高后,縮小了與正常孩子的差距,然后才能進行正常交往的煅練,從而走上康復之路。這種思路是有偏差的,可能會耽誤孩子的黃金康復時期。
二、必須走出去,與同齡人交往
還有些家長反對依賴機構,來按機構訓練方式在家里進行一對一的訓練,這樣也取不到良好的效果。學習技能的目的,是希望這些技能可以在生活中得以運用,所以必須要進入外界去進行泛化。還要克服擔心受歧視的心理,大膽讓自閉癥孩子與同齡人一起玩,孩子越小越好。要做到這一點,必須幫助孩子與玩伴互動,也要隨時掩飾孩子的缺點,才可能建立交往圈子。與同齡人交往的樂趣遠大于與大人的交往,幫孩子“走出去”很重要。
三、上了普通幼兒園,交往能力未必提升
有些家長認為孩子的能力可以上正常幼兒園了,就以為孩子在集體環(huán)境中耳濡目染,交往能力肯定能提高。這不一定正確。幼兒園人多,其他孩子之間的互動遠比與自閉癥孩子的互動來得有趣,所以有可能反而使他更孤獨,甚至失去信心。如果出現(xiàn)這種情況,上幼兒園就是混日子。不能完全相信幼兒園老師的話,要自己細心觀察。
四、不要過分關注細節(jié)
自閉癥孩子的刻板行為、莫名其妙的語言、異常行為舉止等特征,很多家長發(fā)現(xiàn)一項,就想方設法解決一項。結果解決一項,孩子又產(chǎn)生新的異常情況,沒完沒了。正確的做法是,不要過分干預而忽視問題的核心——譜系障礙。只有抓住問題關鍵,幫助孩子找到古怪行為的替代方案,細節(jié)問題才會自然而然地消失。
五、交往的信心
自閉癥孩子產(chǎn)生交往動機之后,要幫助他們建立交往的信心。有了交往的信心,孩子的交往能力才會有質的變化,交往圈子才會擴張。這是孩子長期不斷交往的結晶,他的眼神、反映和情感會有很大變化,其他癥狀也會自然消失,也不會產(chǎn)生新的附加癥狀。
以上就是關于自閉癥康復的幾個真相,由99自閉癥往為您整理。
您好!請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