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孤獨癥兒童融合教育來說,教育安置的形式不能一成不變。有時他們需要在普通班和其他學生一起學習,有時需要在資源教室接受補救教學或完成特殊課程,而有些學生有時甚至無法全天在校學習。教師要根據(jù)不同情況,做出妥善的教育安置,并在保證達到基本要求的情況下,選擇適合學生學習的課程。
從教育安置方面來說,班級學生人數(shù)過多,教師往往難以照顧到所有學生。因此,我們主張在孤獨癥兒童融合教育中以小班為基礎組織教學,并將大班、小班、小組、個別化教學有機結合起來。具體如下:
一、小班、大班、小組教學和個別化教學的有機結合
我們提倡的小班化教學形式不是一成不變的。小班化教學要和大班、小組以及個別化教學結合起來。大班課是將兩個或幾個班級合在一起上課,講課時應用現(xiàn)代化技術手段,講課任務由最優(yōu)秀的教師承擔。小班(約為普通班人數(shù)的一半)學習大班授課材料,進行討論,讓學生發(fā)表意見。負責小班教學的可以是教師,也可以是學優(yōu)生。
在個別化教學模式中,一部分作業(yè)由教師指定,一部分作業(yè)由孤獨癥學生自選,其目的是促進學生個性發(fā)展。有時,我們還需要采用分組學習的方式。在實際教學中,分組還要考慮小組規(guī)模的問題。小組人數(shù)少,則小組的數(shù)量必然會多,因此每個小組的人數(shù)要符合小組活動的需要,這與學生的能力及需要有關。另外,還應注意的是,小組的數(shù)量不應超過教師能監(jiān)督指導的范圍,只有這樣才能保證小組活動的效果。
二、有條件的學校設置多軌課程,學生適度走班
有條件的學校可以實施多軌制課程教學。在這種教育模式下,孤獨癥兒童不是被硬性地指定在單一學制內學習,而是在能力范圍內參與更多學制的學習,選擇更適合他們能力和興趣的學習內容。當然,這會給學校的課程安排及教學管理帶來一定的困難,因此課程的軌制不宜太多。我們主張,課內教學中的分組可以采用合作小組的形式,讓水平較高的學生去幫助水平較低的學生,集思廣益,共同提高。這樣不僅有利于提高學生學業(yè)的整體水平,還會提高小組成員的社交能力。在特殊情況下,學生也可以在資源教室接受專家、輔導教師的個別指導,或運用計算機按個人需要的程序進行學習或練習。
如果孤獨癥兒童在普通學校就讀感到困難,也可以根據(jù)自己的需要轉到特殊學校就讀。當然,特殊學校中有潛能的孤獨癥兒童也可以轉到普通學校就讀。但學校和教師要對這種情況進行科學論證,并征得學生和家長的同意。
綜上所述,孤獨癥兒童融合教育安置要靈活。
上一篇: 重度自閉癥兒童的語言特點
下一篇: 重度自閉癥兒童的意志特點
您好!請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