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度自閉癥孩子要上學了,許多家長都糾結于一點:要不要跟老師說孩子有自閉癥,該怎么跟老師說?
討論這個問題的前提是:這個輕度自閉癥孩子的能力足夠參與融合教育。他至少要能生活自理、能遵照基本社會規(guī)定參與集體學習、不會嚴重影響正常課堂秩序(要以醫(yī)生評估報告為準)。
那么問題來了:輕度自閉癥孩子能進入普通學校學習,但行為舉止與正常孩子存在差異,家長要不要告訴老師實情呢?意見分為兩種:一部分特殊學校的老師認為應該如實說;但也有人認為不該說,而且一個字都不要提。
支持第一種觀點的人有兩種理由:
1、幫助孩子獲得支持,促進融合
輕度自閉癥孩子上學后,由于語言、認知和社交能力有別于正常孩子,肯定會顯得有點古怪。一部分孩子多動、亂跑、有少許攻擊性行為,還會影響到其他孩子。如果如實告訴老師,并爭取到老師、同學、學生家長的理解,就可以減少這些行為對其他孩子的影響,并獲得老師同學們的幫助,可以幫助輕度自閉癥孩子更快更好地融入校園生活。
2、減少不理解給孩子的傷害
輕度自閉癥孩子上學,如果不跟老師說,老師就會把他當成正常孩子一樣看待。對于孩子的一些怪異行為,比如注意力不集中、上課說話擾亂課堂等,就會打上“不聽話”“學習態(tài)度不好”之類的負面標簽。久而久之,同學也會用有色眼鏡看待。而如實告訴老師,可以減少不理解帶給孩子的傷害。
支持第二種觀點的人也從兩個方面給出理由:
1、錨定效應影響老師對孩子的印象
兒童之間本來就存在個體差異,總會有孩子優(yōu)秀,有孩子落后。輕度自閉癥孩子雖然落后,但只要與其他孩子差距不大,老師通常不會特別關注。但家長要是告訴老師孩子有自閉癥,老師很自然地給孩子打個標簽。也就是說,老師本來不覺得孩子有多大問題,一旦家長幫老師建立一個“特殊兒童”的印象,那么老師就會下意識放大這個認知,影響他對待孩子的行為方式。
2、過度關注不利于孩子的融合教育
很多老師得知孩子有輕度自閉癥之后,就會特別關注和愛護這個孩子,在一些規(guī)則情況下更為寬容。表面上看,這是一種包容,其實不然。因為一旦老師厚此薄彼,不僅輕度自閉癥孩子可能遭受排擠,就連孩子自己也會因自己的到規(guī)則和周圍孩子不一樣,而排斥這個群體,這樣不利于正常的社交。
輕度自閉癥上學,該怎么跟老師說?以上就是兩種不同的觀點,由99自閉癥網為您匯總。
您好!請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