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自閉癥成因的醫(yī)學研究有哪些呢?
盡管截至目前,自閉癥的成因仍然沒有定論,但隨著醫(yī)學的發(fā)展和研究手段的改進,研究者已達成了腦生物學病因論的共識,即自閉癥的病因主要包括遺傳因素、免疫生化因素等,與父母的教養(yǎng)方式以及心理障礙沒有必然聯(lián)系。
一、神經傳導生化因素
研究發(fā)現,多巴胺、5-羥色胺、腎上腺素等主要的神經遞質與自閉癥的情緒失調與行為問題有關。多巴胺在中樞神經內,含有多巴胺的神經元是與軀體運動機能密切相關的神經元。腦內多巴胺代謝失調會引起震顫性麻痹神經分裂癥,這是由腦內多巴胺過剩引起的,通過減少多巴胺可能改善自閉癥兒童的認知和行為狀況。5-羥色胺大部分集中在大腦,其主要功能是控制睡眠、體溫、情緒、食欲及激素的分解,患兒血液中有5-羥色胺偏高的現象。腎上腺素在交感神經系統(tǒng)中發(fā)揮著重要的平衡調節(jié)功能,有些患者的交感神經對壓力狀態(tài)有過度的反應。
二、中樞神經系統(tǒng)與腦功能的異常
專家們采用正電子發(fā)射斷層掃描、計算機軸向斷層掃描和磁共振成像等技術實施的遺體研究和神經成像研究表明,自閉癥與許多腦區(qū)有關。杏仁核、海馬體、內側顳葉、顳平面結構等區(qū)域的機能障礙可能會導致自閉癥兒童的自我封閉,而特定類型的神經元(如鏡像神經元)功能的紊亂與患者難以理解他人情緒有關。腦科學研究發(fā)現,自閉癥表現出的感覺失調和行為怪異與其前庭中樞障礙有關。前庭中樞的主要功能是調節(jié)和控制,而患者存在明顯的感覺輸入過度興奮或抑制,對某種感覺特別敏感,對某種感覺又特別排斥;小腦及邊緣系統(tǒng)的異常會導致患者存在動作協(xié)調、記憶、情緒等問題;網狀組織結構的異常會導致自閉癥患者的喚起注意和激活意識活動障礙。
三、遺傳學原因
經過多年的科學研究,現已確定自閉癥的出現與遺傳因素有著重要關系。如果一個家庭中有一名自閉癥患者,則家庭中的另一成員患有自閉癥的概率比他人高50-200倍。如果同卵雙胞胎中的一位患有自閉癥,則另一位也患自閉癥的概率要比異卵雙胞胎高很多倍。即使患者的家人沒有被診斷為自閉癥,但他們更可能存在具有自閉癥典型特征的一些表現,如缺乏親密朋友、興趣狹窄、喜歡恪守成規(guī)等等。
除直接的遺傳病因外,臨床研究還發(fā)現自閉癥來自父母一方或雙方傳遞下來的零散的基因突變。盡管目前還未確定出所有與自閉癥有關的基因,但研究者一致認為,不存在單一的“自閉癥基因”,自閉癥是多種基因共同作用的結果,患者的致病基因也不盡相同。此外,可能導致癲癇、智力障礙等其他病癥的因素也可能導致自閉癥,如病毒感染、圍生期的高危因素、代謝異常等。
以上就是關于自閉癥成因的醫(yī)學研究,由99自閉癥網為您整理。
上一篇: 孤獨癥康復師對患兒家庭的支持(二)
您好!請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