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閉癥的共病問題
瀏覽次數(shù):828 分類:新聞資訊 分類:癥狀表現(xiàn)
自閉癥診斷標準與分類的一個爭議點,是圍繞自閉癥的共病問題,即在同一時間表現(xiàn)出多種癥狀。
我們知道,自閉癥是一種伴隨終生的、有多種特征表現(xiàn)的障礙。隨著兒童的成長,進入青春期和成年期,這些障礙特征發(fā)生變化也不足為奇。盡管保留自閉癥的診斷特點,但隨著年齡增長,這類兒童獲得其他診斷的情況也很正常。焦慮癥、強迫癥、注意缺陷多動綜合癥、言語和語言障礙、社會交往困難和認知缺陷是最常見的共病類型,有些可能要長到一定年齡后才會出現(xiàn)。而智力遲滯除外,這在自閉癥中很常見,早期就能鑒別出來。
我們是否可以對自閉癥患者進行其他診斷和治療?近期在強迫癥和各種焦慮癥藥物治療中取得的成功,已用于強化對自閉癥臨床特征的描述。這就提出了一個問題:非自閉癥人群的強迫癥與自閉癥人群常見的重復、刻板行為的強迫性質(zhì)是否相同?在臨床層面,同樣的療法對兩者都有效果。其實已有證據(jù)證明,非自閉癥患者使用的藥劑對于很多自閉癥患者同樣有效,而且沒有任何副作用。
另一因素是,要使相對明顯的自閉癥特征成為干預的焦點。一名自閉癥兒童很可能既表現(xiàn)出持續(xù)性的重復刻板行為或儀式性行為,也可能沒有語言。年紀小的時候,要優(yōu)先進行針對語言的干預,因為語言是其他方面行為發(fā)展的基礎。沒有語言,孩子在獲得復雜認知概念和社會技能時就會嚴重處于劣勢。
盡管持續(xù)的儀式性行為可能具有破壞性,但這種行為存在與否對于孩子的未來發(fā)展影響相對較小。隨著年齡增長,治療重心隨行為特征的顯著變化而改變。隨著孩子逐漸成長進入成年期,在某種程度上,語言能力逐漸穩(wěn)定下來,治療應該關注那些不具備社會意義的行為,如固著行為和刻板的興趣等。這些行為可能會對患者在社區(qū)的成功安置產(chǎn)生重要影響。因此,在這一領域存在困難的自閉癥青年可能被診斷為焦慮癥,而這有可能成為行為及藥理學干預的重心。
以上就是自閉癥的共病問題,由99自閉癥網(wǎng)為您整理。
您好!請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