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家長質疑:ABA治療自閉癥會讓孩子變刻板,事實果真如此嗎?
一些自閉癥孩子接受ABA治療后,雖然會開口說話了,卻總是鸚鵡學舌或答非所問,這是語言刻板的明顯表現(xiàn)。這是ABA療法造成的嗎?這恐怕要從DTT講起。
ABA療法有一項核心技術——回合式教學(DTT,又叫分解式教學),是在自閉癥治療干預中最常用到的方法之一。DTT是以ABA為理論基礎的一項具體的操作方法,但是ABA不等于DTT。
多數(shù)家長會把教學中使用的DTT回合式教學認為是ABA,因此會存在一些誤解,認為訓練過程就是自閉癥孩子完成任務后老師給予食物或玩具作為獎勵,這樣的訓練模式容易把孩子教得十分刻板,只會“條件發(fā)射”。
其實,有經(jīng)驗的特教老師在ABA治療中不僅會注意泛化,還會根據(jù)自閉癥孩子情況改變強化物的等級。比如,剛開始教孩子認識的蘋果是最常見的紅蘋果,等孩子掌握后就要泛化,可以帶孩子去超市,讓他知道蘋果不只有紅色的,還有黃色的、綠色的。
強化物也會根據(jù)孩子的情況,從最初的食物慢慢過渡到社會強化(如擁抱、贊美),最終為自然的強化。這里的“自然強化”是指,如果自閉癥孩子用恰當?shù)姆绞綄で髱椭?,別人給予的幫助就是對他的強化,而不是額外獎勵的食物。比如,孩子想進房間但是門關住了,叫媽媽用鑰匙開門,“門打開了”就是對孩子“叫媽媽開門”這個行為的強化。
DTT并不只是單一刻板的回合操作,運用的過程中包括指令、教學環(huán)境的泛化和強化物的變化,最終要回歸到生活中去。因此,運用好DTT、靈活采用強化物并加強泛化,是不會把自閉癥孩子訓練得刻板的。
ABA治療自閉癥會讓孩子變刻板嗎?不會的,但如果自閉癥孩子在接受ABA治療一段時間后,出現(xiàn)了一些刻板的語言或行為,那么家長就要及時在自然情境中對孩子已掌握的技能進行泛化,以免問題加劇。
下一篇: ACT應用于自閉癥ABA療法的原理
您好!請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