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性訓練在孤獨癥兒童康復中的作用有哪些呢?
社會性訓練涵蓋了兒童生活的方方面面,從生活到學習、從家庭到社區(qū)、從父母到同伴、從自我到他人、從行為到心理等;既包括了個體的成長,也包括了與他人及社會系統(tǒng)交互中的成長。對于孤獨癥兒童而言,社會性康復是一個社會功能康復的過程,社會性課程是以培養(yǎng)孩子的認知與思維、社會情感、社會動機、社會行為,促進社會交往能力發(fā)展為基本內(nèi)容的課程,孩子需要學習自理、自尊、自信、自立、自我管理、自我成長等能力。
一、讓孩子掌握生活技能,具備基本的自我照顧能力
社會性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則就是要培養(yǎng)孤獨癥兒童的自主性。在社會性教育引導下,孩子會開始喜歡嘗試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并能享受由此帶來的成就感和愉悅感。對于自主性的第一要求是要學會自我照顧,而自我照顧的第一步是要學會生活自理,除了具備基本的穿衣、吃飯、如廁、洗漱、獨自睡覺等能力外,還要學會獨自安全居家,能夠做一些諸如拖地、做飯、洗衣等的簡單家務。對于大齡孤獨癥孩子來說,還要學習解決生活中出現(xiàn)的問題,如沒有米的時候知道去買米、停水了知道去外面吃飯等。社會性訓練要做的就是讓孩子腳踏實地一步一步地走向社會、熟悉社會,最終適應社會、融入社會。
二、讓孩子成為一個易于相處的人
易于相處的標準分為兩層:第一層是做一個易于照顧的人。做一個易于照顧的人,就需要在外部控制(如父母的要求)下管控自己的行為和情緒,不對他人產(chǎn)生危險和影響,能做一些簡單的家務等。社會性訓練中的自我意識訓練能夠讓孤獨癥兒童學習自我覺知,了解自己的情緒是怎么來的、自己的行為是否符合照顧者或者社會的要求,從而學習按他人的要求調(diào)節(jié)自己的情緒和行為,高階的孩子能夠做到自己管控自己的行為和情緒,做到有效管理自己,不干涉和影響他人。這樣孩子的故意性行為、自傷行為、沖動行為、攻擊行為都會大大減少,從而達到易于照顧的基本標準。
您好!請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