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階段自閉癥社交障礙的表現有哪些呢?
社會交往障礙是伴隨自閉癥患者一生的難題,在不同的發(fā)展階段會有不同的表現,直接影響到該人群的親子關系、同伴關系、婚戀就業(yè)及社區(qū)生活,在不同階段的具體表現如下。
一、嬰兒期(1歲之前):
往往回避目光接觸,對照料者的呼喚缺乏興趣和反應;被抱起時,表現出身體僵硬,抗拒肢體接觸,哭鬧時被抱起會哭得更厲害,放下后反而漸漸平靜;缺少社交性微笑,不會觀察和模仿大人的簡單動作。
二、幼兒期(1-3歲):
仍然回避目光接觸,表情冷淡,對他人的呼喚充耳不聞,分不清親疏關系,對父母等主要照料者難以產生安全的依戀關系,拒絕父母的擁抱、愛撫,對陌生人及陌生環(huán)境缺少應有的恐懼感;缺乏與同齡兒童交往和玩耍的興趣,喜歡一個人獨處;即使有交往的舉動也多表現得比較怪異,如揪頭發(fā)、打人等,難以讓同伴接受。
- 學齡前期(3-6歲):
與正常發(fā)展兒童相比,自閉癥兒童不能通過眼神和語言引起他人注意,缺乏指點行為;缺乏同理心,難以與他人分享快樂、悲傷等情緒,也不會對他人的悲傷情緒表示安慰和關心;想象力缺失,很難進行象征游戲或角色扮演游戲。
四、學齡期(6-12歲):
進入學齡期,自閉癥兒童對父母等主要照料者可能產生依賴,開始顯現出情感的互動需求,也能簡單表達一些自己的情感,但仍然不同程度地缺乏與他人主動交往的動機和興趣,表現得很被動。部分兒童愿意與人交往,但交往方式和交往技巧往往存在問題,與同齡兒童之間難以建立正常的伙伴關系,在學校里很難融入課堂,很難理解和遵循社會規(guī)則。例如,在社區(qū)或學校多表現為獨處,不喜歡與同伴一起玩耍;看見其他兒童在一起興致勃勃地做游戲時,沒有去觀看的興趣或去參與的愿望。有兒童因此被稱為“獨立大隊大隊長”。
五、青春期(12-18歲):
進入青春期后,與正常發(fā)展的青少年相比,自閉癥青少年的癥狀往往表現得更加強烈,如果沒能進行及時恰當地引導,甚至會出現心理和行為的倒退。特別是青春期的性沖動,由于不理解社會規(guī)則,導致出現不恰當行為,給教師和同伴造成極大困擾。
六、成年期(18歲以后):
進入成年期后,大部分自閉癥患者仍然缺乏社會交往的興趣和技能。難以對人際互動做出恰當的反應,融入正常的社交生活。友誼的建立,戀愛和婚姻關系的確立對他們而言都很困難。
以上就是不同階段自閉癥社交障礙的表現,由99自閉癥網為您整理。
上一篇: 自閉癥兒童的人際交流和情緒管理訴求
下一篇: 孤獨癥融合教育中普特教師合作的內容
您好!請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