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獨癥孩子可以上學這是大家都知道的事情,不過由于他們和大部分孩子不同,上學中有很多困難。不過孤獨癥孩子未必就不能好好學習,對他們的這些表現(xiàn),我們還是有應對方法的。
12歲的孤獨癥孩子小鵬在媽媽的帶領(lǐng)下去看醫(yī)生,媽媽和醫(yī)生說話的時候,小鵬就靜靜地坐在診室的角落玩ipad。這時的小鵬看上去,和其他青春期的男孩沒有什么不同,喜歡電腦游戲,不搭理成人,高高的個子,白皙的皮膚,很像韓劇中的明星,值得媽媽驕傲。
事實上,小鵬2歲時就因不會說話,不理睬人和行為刻板被診斷患有孤獨癥。 十年來,媽媽始終不愿意相信這個疾病會落到漂亮的兒子身上,內(nèi)心一直在“接受”和“否認”中糾結(jié)。媽媽堅信:只要我足夠努力,孩子一定會像正常孩子一樣升學就業(yè)的。
不過小鵬很小就有超群的空間記憶力,只要去過一次超市,即使隔了很久,也能直奔放置他喜歡吃的薯片的地方。但他對別人的指令卻不理不睬,動作笨拙,如果沒有人制止,上課時也會隨意走動,跑出教室。
為了讓小鵬能上正常小學,從確診為孤獨癥的那一天開始,媽媽就買了整套入學準備資料,從顏色、數(shù)字到寫字,每天反復上課練習。為了能讓小鵬在普通小學待下去,媽媽每天坐在他邊上陪同上課,回家則一對一盯著他做作業(yè),練鋼琴。媽媽和小鵬的努力沒有白費,小學畢業(yè)時,小鵬熟練掌握了20以內(nèi)的加減法,會寫簡單的日記,也能表演彈幾首鋼琴曲。媽媽消瘦的臉上有了些許陽光。
孤獨癥患兒只有在正確理解他人意圖和指令、能恰當表達自己、學會獨立照顧自己,生活自立的情況下,家長才可能放心地離開。因此,只有符合孤獨癥兒童發(fā)育狀態(tài)的學校才是合適的學校,至于是普通學校還是特殊學校,并不重要。家長在為孩子進行選擇的時候,可以到心理醫(yī)生那里進行詳細的評估,聽取醫(yī)生的建議。
通常來說,特殊學校會采用個體化的教育方法,因材施教。他們會針對發(fā)育明顯落后的兒童,將更多的教學時間用于學習合適的內(nèi)容,幫助他們獲得能力的提升,學會生活和職業(yè)技能,讓他們快樂的成長,而這是普通學校無法做到的。
看了小鵬的事例,希望大家知道,孤獨癥孩子上學的事情,不僅僅只是家長、老師的責任,更多時候是他身邊每個人的責任。所以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對孤獨癥寶寶持有愛心、關(guān)心,幫助他們成為我們最好的朋友。
您好!請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