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樣的融合教育才適合于“星星的孩子”?首先應實現(xiàn)“自閉癥包容”。它是指,自閉癥兒童在教育環(huán)境中獲得顯著的支持,比如1:1助手,適應性課程,特殊的社會團體等。
自閉癥兒童在普通學校上學時,很容易受到欺凌和揶揄。這時,如果為每個自閉癥孩子都提供一個1:1的助手,老師可能就會把這樣的孩子看成“被照顧的”特殊人士,而把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在那些正常的學生身上。
而“自閉癥包容”,是為自閉癥孩子提供一種適應性課程,由助手進行教學,而不是訓練有素、有資格證書的老師。在這種融合教育中,自閉癥兒童會被安置在公立學校的特殊需要教室里。如果教師在特殊教育方面擁有足夠的經(jīng)驗,這將是一種很好的選擇。因為自閉癥學生的比例畢竟很低,他們需要更多機會從事社會技能方面的工作,特殊需要的課程通常包括在學校的所有活動中。
然而,普通學校中的特殊需要教室往往是為那些遇到學習困難的兒童設(shè)計的。自閉癥兒童遇到的困難正好相反:他們在學習上可能比較輕松,但在社交技巧上卻很艱難。因此,在特殊需要課堂提供的教學內(nèi)容可能并不適合于自閉癥孩子。
歐美國家一二線城市的普通公立學校,會提供專門的自閉癥支持教室。這些教室是為滿足自閉癥兒童的特殊需要而專門設(shè)立的,配有受過特殊教育培訓的教師和助手。
自閉癥支持教室有幾大優(yōu)點:它們通常很小,教學人員與孩子的配置比率很高;它們提供視覺教學工具等支持,是專門為自閉癥學生而選擇的;它們還可以在課程中設(shè)置許多演講環(huán)節(jié)和社會技能訓練。在自閉癥支持教室中接受融合教育的孩子,通常也會參加普通學校的活動,如集會、休息等。
當然,自閉癥支持教室也有一些不足:比如,它傾向于與學校其他部分隔離,這些班級的孩子大部分時間還是會和其他自閉癥兒童一起度過。由于過于注重社交技能的培養(yǎng),這些教室可能會忽視“星星的孩子”的學術(shù)天賦和特殊能力。很常見的一種現(xiàn)象是,教師對學生智力的期望降低了。
自閉癥孩子跟其它接受特殊教育的孩子(比如聽力障礙、智力障礙等)完全不一樣,甚至不同的自閉癥孩子,智力、學習能力和社交能力也參差不齊。因此,實現(xiàn)普通學校的“自閉癥包容”,才是融合教育應有的模樣。
上一篇: 好勵志:美國第一位自閉癥大律師誕生了!
下一篇: 孤獨癥最新研究:“星星的孩子”也有想象力
您好!請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