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獨癥被歸為精神殘疾的類別,然而,我們很難知道孤獨癥青少年會在多大程度上能意識到自己的殘疾。
當“星星的孩子”被環(huán)境弄得心灰意冷或困感不解時,他們當然會感到苦惱。一些高功能孤獨癥孩子在進入青春期之前,很可能已經(jīng)有了相當?shù)念I悟力,也許他們會以自己的方式來表達這一點。有個男孩過去常因為沒能完成某項任務而優(yōu)傷地說:“干不了,沒腦子?!币粋€14歲的女孩有一次問她的母親:“媽媽,上帝造我的時候,為什么沒造得那么好?”一些孤獨癥少年想要知道為什么他們與兄弟姐妹或同齡的伙伴不同。
不過由于每個人的個性與氣質(zhì)不同,他們對領悟到自己有殘疾這一點的反應也各不相同。一些人能夠坦然接受而且并不因此而苦惱,一些人感到不幸和悲傷,還有一些人無法應付這一點,他們無論自己有什么問題,只要有人提到這一活題,就會非常生氣。
能夠無優(yōu)無慮的接受自己有殘疾這一事實的孤獨癥青年人是幸運的,別人也比較容易同他們生活在一起。那些感到苦惱的青年人需要來自家庭、來自同他們有密切聯(lián)系的人的支持。那些憂心忡忡的有孤獨癥青少年為了克服困難,偶爾會做出一些不恰當?shù)氖聛怼?/p>
比如,一個青年突發(fā)奇想,認定自己要是從事跑步就會改善健康。因此他說干就干,在寒風刺骨的冬天,穿著背心褲權一連跑了好幾英里。最后當人們在離家很遠的地方找到他時,他已經(jīng)精疲力竭了。人們無法預料這種沖動行為,因而也就無法預防,也就不可能不讓能力較高的青少年知道:他們的確有一些大多數(shù)人所沒有的問題題。
為了提高孤獨癥孩子的自尊心,家人和教師應當強調(diào)并贊揚他們的一些積極的技能。專家指出,有許多人同他們一樣,而且一些人在藝術和科學領域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向他們指出這一點往往是很有幫助的。
有些人會問起他們是否得了“精神病”?明智的解釋是:孤獨癥并不是一種疾病,而是一種既有優(yōu)點又有缺點的與眾不同的大腦機體。這種解釋最接近科學事實。也可以向他們指出:每個人都善于做一些事,又不太善于做另一些事。
能力較高的孤獨癥患者不善于理解別人和表達自己的感情,但在另外一些領域卻有擅長之處。要讓他們懂得:許多人都羨慕甚至忌妒孤獨癥譜系障礙人士所用有的一些特殊技能,也許這樣做會對他們有所幫助。這一類解釋可以因人而異,要考慮到每個人的理解水平。在日常生活中,在他們的特殊技能充分發(fā)揮作用的情景中,只要有可能,就應當啟發(fā)他們這些技能。
我們很難幫助的是這樣一些孤獨癥青少年,他們表面上否認自己有任何殘疾(盡管非常明顯),實際上卻已經(jīng)意識到自己有殘疾,因而很不快樂。任何關于這個話題的討論的都只會激起他們的暴怒和進一步否認。最好的辦法是什么也不說,不過要做好準備,在他需要幫助時給予支持。
您好!請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