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獨癥的發(fā)病情況和病因研究(二)
瀏覽次數:1083 分類:新聞資訊
二、20世紀80-90年代
隨著20世紀80-90年代對孤獨癥的研究進入全新階段,隨著調查研究的增多,孤獨癥的患病率呈上升趨勢。隨著Rutter標準(路特標準)、DSM-IV、DSM-V與ICD-X等新診斷的提出,孤獨癥的定義也在不斷變化。此期間孤獨癥的患病率報道結果不一,主要原因是這一期診斷標準的變更使“孤獨癥”一詞的使用出現混淆,有時僅指典型孤獨癥,有時或包含PDD-NOS。
根據1987-1990年在日本京都的小學生中進行的流行病學調查,在同一人群中由于診斷標準不同所得出的患病率也有差異。京都教育部門規(guī)定,第二年4月將進入小學的全體兒童必須經過一次健康檢查。凡懷疑有軀體疾病和精神、行為障礙的兒童皆送至相關專家處會診,屬后一類的兒童,由兩位精神科醫(yī)生向家長收集詳細病史,在游戲室內對患兒進行直接觀察,并利用格賽爾嬰幼兒發(fā)展量表(GDS,包括坐、走、跑等姿態(tài)和平衡等動作,適應、語言和個人社會交往能力)以及比奈-西蒙智力量表(BIS)對兒童心理、行為和智力進行評定,然后對照ICD-X和兒童期孤獨癥評定量表(CARS)分別做出診斷,各求其患病率。
三、進入21世紀
21世紀以來,隨著人們對孤獨癥認識的不斷加深,以及調查方法的不斷完善,孤獨癥的陽性檢出率增加。同時,人們開始意識到,孤獨癥譜系障礙已成為嚴重的公共衛(wèi)生問題,是導致兒童殘疾最主要的疾病之一,嚴重影響兒童的健康發(fā)育。據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統計,1975年,美國孤獨癥譜系障礙的患病率為1/5000;2009年,患病率為1/110。2012年,患病率為188;到了2014年,患病率已升至1/68。截至2016年,美國國家衛(wèi)生統計中心發(fā)布的報告顯示,3-17歲兒童孤獨癥患病率估計達到了1/45;2006年英國的調查顯示,兒童孤獨癥的患病率為1/100;2010年澳大利亞的調查顯示,患病率為1/119。
以上就是孤獨癥的發(fā)病情況和病因研究,由99自閉癥網為您整理。
您好!請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