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閉癥兒童的父母常會陷入困境。
子女被診斷出自閉癥之后,父母或長或短會經(jīng)歷一系列復雜的心理過程:早期覺得非常意外、拒絕接受;抱怨和悲傷;接著憤怒并指責配偶或曾經(jīng)養(yǎng)育孩子的老人。當憤怒轉(zhuǎn)向自己便是就是自責,覺得自己沒有能力養(yǎng)好子女,感到絕望、無助、不甘。父母接下來就是奔波于各種康復機構訓練,從初見成效后信心、力量上升,再到遭遇瓶頸,調(diào)整無奈、接納經(jīng)歷一系列復雜情緒過程,最后是長期抑郁、焦慮混合狀態(tài)。
一、父母自我評價較低與自我封閉
自閉癥兒童在公共場所的問題行為是眾多父母倍感棘手的一大問題。當患兒自身的障礙不被同一社區(qū)的人理解和接受時,家人就會傾向于減少與社區(qū)民眾的接觸。比如孩子在游玩時,突然搶別人的玩具或是不明原因大哭大鬧起來,父母試了很多辦法都不奏效,周圍的人投來的異樣眼光使父母感到尷尬、難堪甚至羞恥。當類似情形發(fā)生很多次后,家長就會盡量避免帶孩子到公共場所,以免產(chǎn)生尷尬。長此以往,會導致家長社交退縮。再如一名大齡自閉癥患者情緒題嚴重,但是家長拒不接受藥物治療,患兒連續(xù)摔壞家中好幾部手機,在家中大聲喊叫,遭到鄰居多次投訴,最終持刀砍傷了年過六旬的父親。
當公眾不了解自閉癥時,對自閉癥兒童不良行為和父母教養(yǎng)方式評價往往是負面且消極的,父母常常處于被責備的地位,這種態(tài)度很容易挫傷父母的自信心。如果父母過于在乎他人對自己的評價,對于他人的言行和態(tài)度過于敏感,自尊心會受到嚴重的傷害,覺得自己非常失敗。有些家長為了逃避社會異樣眼光和周圍人的批判,刻意不與他人交往,刻意遠離親朋好友,不與他人分享育兒話題。由此逐漸主動脫離原來的社會關系或朋友圈,沒有傾訴對象,感受不到友情與親情,產(chǎn)生強烈的寂寞感,甚至失去社會歸屬感或缺乏團體歸屬感,逐漸陷入自我封閉狀態(tài)。
兒童自閉癥如同揮之不去的大石,壓在這些父母的身上,讓他們很難體驗到愉快感。內(nèi)部挫敗的感受他人無法發(fā)覺,導致他們走向心境不佳的惡性循環(huán)中。由于社交減少,社會資源短缺,一旦自閉癥兒童的父母遇到問題沒有人來幫助,處境將會更加艱難。
上一篇: “我和星星有個約定”孤獨癥兒童公益關愛行動在蕪湖舉行
下一篇: 自閉癥兒童父母的困境(二)
您好!請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