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華裔牛毓琳22歲被診斷出自閉癥,33歲當選美國紐約州眾議員,并連任三屆。
自閉癥的確給她從政帶來障礙,例如為競選而做的演講,“我可能是有史以來最害怕公開演講的人之一?!?/p>
但自閉癥也為她帶來“超能力”,對她的事業(yè)有所助力,例如在政務人員當中,她是唯一一個能夠一次性從頭到尾閱讀完200頁財政預算報告的人。她還調(diào)侃說自己是唯一一個“不會說謊”的議員,因此獲得了部分選民的青睞。
牛毓琳1983年出生于中國臺北的一個工薪家庭,6個月大時跟隨父母移民美國。當時,牛爸爸在一所大學讀研,經(jīng)濟壓力全落到了做護士的媽媽身上。為了爸爸順利完成學業(yè),全家不得不不斷搬家,先后在愛達荷州、德克薩斯州和俄勒岡州都住過。
童年的“居無定所”在牛毓琳心中留下了很大的陰影。在她的回憶中,媽媽總是很忙,她結束一天的工作后,還要在房間繼續(xù)看書。小毓琳總是悄悄地一邊在被子里裝睡,一邊睜著眼睛看媽媽。
終于幾年后,家里的生活穩(wěn)定了,又多了弟弟和妹妹。牛毓琳對姐姐這個身份沒有感到任何溫暖和放松,相反,還加重了她一直抵抗的“身份認同”的困境。
小毓琳是黃皮膚,講漢語,這樣的特征讓她在學校遭到了同學們的嘲諷。她曾困惑地問媽媽:“美國人說我是中國人,中國人又說我是美國人,我難道掉進太平洋了嗎?”
7歲那年,非常憤怒地沖回家對媽媽喊道:“我恨你讓我生來就是一名華裔!”媽媽一頭霧水,不知道女兒的怨氣從何而來。
原來,牛毓琳就讀的德州公立學校里,一名女生對她的華裔身份充滿了敵意,不斷羞辱和排擠她。一次,這名女同學把他堵到角落,叫來一幫學生,排著隊輪流沖她吐口水。這件事在牛毓琳心中留下了難以愈合的傷痕。
也許正是種種變故和壓力,讓牛毓琳的家庭忽略了她從小表現(xiàn)出的某些異樣。
牛毓琳在講座中提到,自己小時候有一些不同尋常的表現(xiàn):在和人交流時,很難控制音量,容易結巴,常會顯得不合時宜;比起和別人一起玩,她更愛一個人默默呆在一旁彈琴;她還有一些重復性行為,比如在整點時一遍又一遍刷牙……
這些都是自閉癥譜系障礙的表現(xiàn),但在牛毓琳小時候,這些特征都被大人解釋為:“小女孩嘛,難免內(nèi)向?!薄八惶m應環(huán)境?!薄靶『⒆由砩隙嗌儆行牧晳T?!?/p>
經(jīng)過漫長的自我懷疑,2005年,22歲的牛毓琳終于被診斷出自閉癥,那時她已經(jīng)讀大學了。被確診的那一刻,她感覺無比輕松,自己所有“異常”終于找到了原因。然而,她的父母卻難以接受,一直重復“這不是真的?!?/p>
隨著對自閉癥加深了解,一家人逐漸調(diào)整好了心態(tài),幫助牛毓琳找到適應社會生活的方法。成年后才確診,說明她的自閉癥程度比較輕,也意味著她已有了不小的能力進行“自救”。
牛毓琳的邏輯思維能力很強,確診后閱讀了許多相關書籍,訓練調(diào)整自己的行為。面對自閉癥帶來的慌亂情緒,她會一方面不斷暗示自己,這不是一種缺陷;另一方面,勇敢向大家承認,并不斷剖析自己。
您好!請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