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遼寧盤錦市興隆臺區(qū)園林巷,有一家“陸咫巷新疆饅頭店”,它的不同之處在于,是由四位自閉癥孩子的媽媽創(chuàng)辦的,她們帶著孩子一起工作。
這四位媽媽中,其中的三位和中國石油遼河油田有著密不可分的聯(lián)系,兩位是遼河油田職工家屬,另一位媽媽則是遼河油田的在職職工。她白天上班,休息時間到店里幫忙。
四位媽媽是因為帶著自閉癥孩子一起做康復(fù)訓(xùn)練而相識,開這家小店的初衷也是想讓孩子們走出來,讓他們更多地和外界接觸,掌握生活技能。
媽媽袁敏表示:“開饅頭店,我們是想解決孩子的就業(yè)問題。在這幾個孩子中,年齡最大的已經(jīng)26歲了,最小的19歲,上完學(xué)總不能天天在家里閑著,這對孩子們來說并不公平。我們開這家饅頭店,既能讓孩子們掌握一技之長,又可以時時照顧到孩子?!?/p>
然而,事情并不是一帆風(fēng)順的。在開業(yè)之初,由于沒有積累到穩(wěn)定的客源,小店的生意并不順利。房租、水電、人工以及各項成本,讓她們倍感壓力。
四位堅強的媽媽并沒有氣餒,懷著對自閉癥孩子們的愛,她們帶著孩子們早出晚歸,風(fēng)里來雨里去。由于手藝精湛,真材實料,口感上乘,店里的生意變得十分紅火,平均每天可以賣到一千個饅頭左右。四個孩子因為這家小店而變得開朗,他們慢慢地學(xué)會了團隊協(xié)作,互相之間會開玩笑、嬉戲、打鬧、越來越樂觀。
媽媽們說:“看到孩子的變化,我們打心底里高興。為了孩子的未來,也為了遇見更好的自己,我們會更加努力。這個過程十分美好,既是孩子康復(fù)的過程,又是創(chuàng)造價值的過程。也希望更多有相同境遇的家庭參與進來?!?/p>
這家小店也感動了很多顧客,紛紛用實際行動支持四位媽媽和孩子們。
顧客張冰女士表示:“從她們開業(yè)的時候開始,我就常去買面食,物美價廉,用料很實在。自閉癥孩子的家庭不容易,她們能帶著孩子們出來創(chuàng)業(yè)更不容易。作為一名消費者,希望我的購買,能給小店增加一份人氣,希望她們能更好地堅持下去!”
在寒冬里,這家小店愈發(fā)溫暖,媽媽們和自閉癥孩子們在勞動中“療愈”。同時,讓更多“星星的孩子”和家長看到希望。這家小店承載著愛和夢想,成為希望的“樣板間”。
下一篇: 自閉癥兒童的人際交流和情緒管理訴求
您好!請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