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閉癥教育論題有哪些呢?
現(xiàn)有的關于自閉癥教育的研究模式主要有以病理學為基礎的藥物治療模式、以病因?qū)W為基礎的臨床治療模式和以兒童能力為主的教學模式。
一、自閉癥社會互動障礙模式的變異伴隨其發(fā)展的所有階段
一些自閉癥幼兒與父母有依戀關系,但一些沒有;而依戀關系是不尋常的,患兒會依戀父母的一部分,也會依戀不尋常的物體;一些患兒從不主動找尋父母或照顧者,從不參與簡單社交游戲,而一些卻可以做到。一些患兒開始與人互動,另一些不會;一些患兒展現(xiàn)對他人的同情,而許多則不會。
自閉癥兒童在社會互動反應上有明顯的差異,可分為隔離型、被動型及主動型。隔離型患兒與人接觸時,會表現(xiàn)出強烈的負面情緒;欠缺口語的表達能力;非口語能力嚴重欠缺,沒有意愿從事溝通或互動。被動型患兒與人接觸會主動要求他想要的,但沒有主動與他人互動的行為。主動但特異型患兒會主動與人接觸、親近人,但卻是單向的;聲調(diào)及發(fā)音上有異常的現(xiàn)象。
關于自閉癥兒童融合教育的論題,涉及不同年齡的融合、新的融合方式、如何避免隔離等。在融合教育的視角下,應當在自然環(huán)境中教導患兒技能,比如一對一的個訓教室,在融合環(huán)境中進行行為的類化訓練,激發(fā)未教導的行為。
二、自閉癥的社會溝通障礙也有很大變異
自閉癥兒童的語言發(fā)展緩慢或沒有語言,使用的詞匯與通常的意義不同。一些患兒對語言會沒有反應,在6-12個月之前喊他們的名字會沒有反應,2歲之前沒有任何語言;一些患兒有接收語言、語言模仿及說話時使用適當手勢等問題。雖然溝通技能隨著訓練會逐漸改善,到成年期仍有頗多患者沒有語言溝通能力。
關于以科技為主的干預方式的論題,越來越受到重視。現(xiàn)有研究比較常見的是以視頻為主的教學,但隨著科技的發(fā)展,更多高級技能能夠借助電腦科技的支持完成教學,例如借助電腦教學教導社會情感、自我?guī)椭?、語言類化等。目前可用于自閉癥社會溝通技能的新興科技主要有,借助電子設備的輔助和替代性溝通系統(tǒng)、增強虛擬實境技術(shù)和人工智能機器人等。運用行為分析解釋認知方面的問題,并用行為分析的方法增進認知技能,如聯(lián)合注意、象征性游戲、自閉癥心智發(fā)展等。
三、自閉癥的局限興趣和重復行為也存在變異
自閉癥患者的局限興趣和重復行為有四種亞型,即沉迷于局限興趣、非功能性常規(guī)或儀式、重復的動作方式及持續(xù)沉迷于事物的某一部分。一些患者可能有千篇一律的語言模式、重復的感官興趣,以其他形式表示手或手指動作;一些患者可能不會表達復雜重復動作行為。許多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表現(xiàn)出視、聽、觸、嗅、味、痛等感覺有某種程度的變異,造成怪異行為。高功能自閉癥患者比較可能有儀式行為和偏見,有些患者喜歡同樣路線、同樣食物和衣服,有些可能重復把物體排成直線。
有關自閉癥的理論研究,是自閉癥未來的教育論題。理論研究是實踐干預的指導,例如有等價刺激、命名理論和關系框架理論等。自閉癥行為的研究,也是熱門課題,自閉癥的刻板行為即是其核心障礙之一。針對患者復雜的言語行為和行為流暢等問題,例如互動式語言、自動引發(fā)的第三者言語、互動式語言的發(fā)散和聚合控制、內(nèi)隱事件等,也越來越受到重視。
自閉癥教育論題有哪些?以上就是99自閉癥網(wǎng)為您整理的答案。
您好!請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