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獨癥兒童的重復和自我刺激行為
瀏覽次數(shù):113 分類:新聞資訊 分類:癥狀表現(xiàn)
孤獨癥兒童經(jīng)常有一些重復和自我刺激行為,看似毫無目的,也沒有人知道他們?yōu)槭裁催@樣做。
有一種理論認為,“星星的孩子”其實需要一定量的刺激。所以,如果他們沒有從日常的社交和游戲互動中獲得需要的刺激,那么他們就會自己創(chuàng)造機會來滿足這個需求。通過一些重復行為,患兒獲得了感官刺激,使自己感覺良好?;谶@一理論,人們將這些行為稱為“自我刺激”,或簡稱“刺激”。
另一種理論認為,孤獨癥兒童的重復行為有自我調(diào)節(jié)功能。在某些情況下,患兒可能會通過重復行為來減輕感官負擔。還有其他一些理論認為,自我刺激類似于自傷或強迫癥之類的。這當中有觀點認為,這是因為控制這些行為的大腦區(qū)域無法正常發(fā)揮功能,或者這些行為可能會促進神經(jīng)系統(tǒng)分泌內(nèi)啡肽而起到類似于天然鴉片的作用。
無論從哪種理論角度來看,都可以通過操縱環(huán)境以及引導孩子進行自我控制,來幫助孩子減少這些行為。換句話說,我們可以幫助孩子找到更好的途徑去釋放自己的能量。
雖然導致孤獨癥兒童重復行為的原因尚不十分明確,但我們不需要懲罰孩子,他們的問題行為也會慢慢減少。事實上,隨著孩子逐漸掌握恰當?shù)男袨榉绞?,他們的問題行為也會自然而然地消失。
與此同時,雖然適當?shù)母深A會導致自我刺激行為減少,但這些行為卻容易反復出現(xiàn)。所以,孤獨癥兒童需要知道何時何地才可以有這些行為,也就是要懂得避開公眾場合。
此外,許多孤獨癥兒童也可以嘗試進行其他更適合的活動來滿足自己的需求,而這些活動通常能提供同樣的感官刺激。例如,他們在公眾場合扭動身體或是揮舞雙手不太合適,但是,如果換成編織、在桌子上畫畫或連續(xù)彈鋼琴幾個小時,這些大家就可以接受。家長可以引導孩子練習更合適的行為,這有時甚至會成為孩子的優(yōu)勢。有許多原本自我刺激行為很嚴重的患兒長大后成為了運動員、藝術家和音樂家,在各自領域都取得了成功。
以上就是孤獨癥兒童的重復和自我刺激行為,由99自閉癥網(wǎng)為您整理。
上一篇: 孤獨癥兒童父母的情緒管理:沮喪
您好!請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