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知行為療法(CBT)可以減少孤獨癥兒童的焦慮和恐懼。
孩子對某些活動異常癡迷,同時也會對其他一些事情異??謶?、感到無法忍受。前面我們提到過,如何打破孩子的自我刺激行為。同樣,我們也可以逐步系統(tǒng)地讓孩子適應(yīng)最開始讓他感到恐懼的事物,直到他不再恐懼。
認知行為療法(CBT)已被證實對某些孤獨癥兒童有幫助。研究表明,CBT通常能有效減少焦慮、社交恐懼和重復(fù)行為。通常,CBT適用于大一點的小學(xué)生及成年人,尤其是對語言能力較好的孩子干預(yù)效果最好,因為大多數(shù)情況下需要治療師和患者之間進行一些對話。在大多數(shù)CBT項目中,都需要患者詳細解釋自己遇到的問題,然后在這些具有挑戰(zhàn)性的事情上,幫助患者學(xué)會從不同的角度去看待問題。
認知行為療法(CBT)可以以這樣的方式實施:要求孩子把自己害怕的事情列出來,并且把它們按照孩子的恐懼程度從低到高或從高到低排序,然后讓孩子逐步嘗試做這些事情并給予獎勵。例如,有一個孩子特別怕狗,他把害怕和狗互動的情形列出來,并按照恐懼程度從低到高進行排列。排在最前面的(恐懼程度最低的)情形可能是看一部關(guān)于狗的電影;排在最后面的(恐懼程度最高的)情形是和狗一起玩。
當孩子與孤獨癥治療師或父母在一起時,他可以從列表的最前面開始,并“重新思考”引起恐懼的情形。在這種情況下,他可以學(xué)會用新的角度去思考,比如用“在電影中看到狗是完全無害的”這個想法,來替代“如果我在電影中看到一條狗,那可能很危險,我處理不了”的想法。如果他成功觀看了關(guān)于狗的電影(時長為幾分鐘)而沒有出現(xiàn)恐懼,那他就會得到獎勵。這樣重復(fù)幾次后,治療將繼續(xù)進行,開始下一個對他來說可怕的任務(wù)。例如,去一個公園玩,且讓狗在離他很遠的地方玩,但保持在他視線內(nèi)。大多數(shù)情況下醫(yī)生還需要獲取孩子焦慮或恐懼的程度,以便更有針對性地采取措施。
您好!請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