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獨癥兒童融合教育生態(tài)支持的實踐探索包括:
一、堅持兒童中心,構建家庭-學校-社會三位一體的協(xié)同機制
孤獨癥兒童日常學習生活的主要場景為家庭、學校與社區(qū)。家庭教育是兒童接受教育的開端,受中國傳統(tǒng)“家文化”的影響,家庭對于患兒的自理自立以及未來的成長發(fā)展至關重要。相較于普通兒童家長而言,患兒家長除了在知識、技能和意志品質方面進行家庭教育外,還承擔了更多的行為干預、社會技能養(yǎng)成、語言發(fā)展、心理品質培養(yǎng)等方面的工作。
同時,家長與學校教師之間的溝通與合作關系對孤獨癥兒童融合教育的質量有直接的影響,實踐表明,坦誠面對、主動溝通的家長更容易和教師建立信任關系,兩者更容易在教育患兒方面形成合力;相反,拒不接納、拒絕溝通的家長則很難從學校教師那里獲得更多的心理支持和個別化建議。此外,主動獲取社會資源支持的家長有更多的機會引導孩子融入社會,例如參與社區(qū)活動和社會公益活動等。
二、系統(tǒng)全面,形成全方位、多渠道的外層保障支持體系
成功的孤獨癥兒童融合教育案例從“個別”走向“普遍”的重要路徑在于融合教育理念的普及,這有賴于社會觀念的變化。“有教無類”“因材施教”等傳統(tǒng)的教育理念隨著社會的進步以及新課程改革等被賦予了新的內涵,患兒的差異表現隨之成為全體學生“大差異”的一部分。
為切實保障孤獨癥兒童的受教育權,面向學校主管領導與教師組織《義務教育法》《殘疾人保障法》《殘疾人教育條例》等法律法規(guī)的培訓工作,以真正實現“零拒絕”“全接納”。同時,積極制定本區(qū)域的政策文件,為患兒入學升學、經費投入、師資保障、專業(yè)指導等方面提供政策保障。此外,在孤獨癥兒童融合教育的推進過程中,區(qū)域教育行政部門的支持發(fā)揮著重要作用,其領導的重視與關注是患兒融合教育發(fā)展的有利條件。
以上就是孤獨癥兒童融合教育生態(tài)支持的實踐探索,由99自閉癥網為您整理。
您好!請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