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來,球兒逐漸長大了,該上小學了。
小學就在我們家附近,她的級任老師姓謝,是個中年的女性教師。
謝老師很喜歡這個長得白凈又胖胖的乖小孩,常叫球兒做事。
有一次,謝老師點球兒的名,讓她到保健室去拿班級的健康名冊,想不到球兒在學校迷了路,謝老師花了將近一個多小時才找到她,球兒還在每個房間門口張望呢。
后來球兒對我說,老師讓她去“寶劍室”拿點名冊,她以為寶劍室里應該掛了很多電視劇里的寶劍,沒想到?jīng)]有一間房間掛著寶劍。
如果驟下判斷,我們球兒確實是反應遲鈍,應該屬于“不怎么聰明”這一類的孩子。但細心想想,一個剛上小學的孩子,怎么知道學校不該有個“寶劍室”而只有“保健室”呢?
想到這點,我們便覺得球兒的迷糊無所謂了,她的“迷糊”在于她為她不清楚的聲音尋找了一個她認為合理的解釋,而問題是她的解釋跟客觀事實是有出入的。
后來我們搬家,上三年級的球兒不得不轉(zhuǎn)學。
在轉(zhuǎn)學之前,我和妻子商量,球兒和妹妹本來有希望轉(zhuǎn)去一家離我家不遠的“名?!本妥x,但后知道要轉(zhuǎn)進這所名校還需要一番工夫,又想到球兒的反應常常比別人“奇怪”,成績在普通學校只算一般,進這個名校之后非墊后不可。因此,我們決定讓她在我們家附近的一所小學就讀。
這所小學由于風評不是很好,學生人數(shù)比較少,那所名校每班平均將近六十人,而這所學校每班只有三十多人。一班三十多人,應該比較富于“人性”,我們就決定讓球兒讀這所具有人性的小學了。
上一篇: 臺大教授的女兒:躲藏起來的孩子(二)
下一篇: 臺大教授的女兒:躲藏起來的孩子(四)
您好!請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