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會伴隨自閉癥幼兒一生的發(fā)展,對孩子未來的學習、工作和生活起很大作用。生活自理訓練不僅局限于狹義的吃喝拉撒,而是整合了認知、運動、技能等全方位的教育模式。在實施過程中,有很多問題值得注意:
1、整合矯正方法進行生活教育
自閉癥幼兒的生活自理訓練不能依靠單一的方法,而是要根據不同孩子的個體情況,靈活運用多種方法。在一項干預訓練中,可能包含多個行為矯正手段,以前文提到的濤濤喝綠豆湯訓練為例,其中就包含了替代療法、脫敏療法、正負強化法。家長要關注并跟蹤孩子的反應,及時調整行為矯正方法,遵循指令正確、暗示正確、強化及時這三大教學原則。
2、家庭、康復機構和幼兒園同步開展
自閉癥幼兒的生活自理訓練不可能在康復機構或幼兒園單獨完成。自閉癥康復機構的訓練通常只有半天,缺乏生活情境;而幼兒園只是孩子的一個生活場所,孩子還有家庭、社區(qū)和其他的生活場所。很多家長不重視在家的泛化訓練,使孩子無法運用所學的技能,學到的能力久而久之反而退化了。
自閉癥教育既不是家長的個人愿望,也不是教師的一廂情愿,而是教師和家長共同的期望。教師與家長隨時保持溝通,把康復機構、幼兒園和家庭中的泛化訓練有機結合起來,才能達到理想的教學目標。以明明的睡眠訓練為例,幼兒園老師和家長進行了很好的溝通,教師的訓練得到家長的大力協助(也包括同步進行的醫(yī)學干預),訓練的效果不但讓孩子適應了正常的作息時間,還間接提升了家長的生活質量,使他們整個晚上都能安穩(wěn)睡覺,不必擔心被孩子的哭鬧吵醒??梢哉f,康復機構的特教老師、幼兒園教師不僅是孩子的訓練者,也可以成為家長的輔導人。通過提升孩子的生活能力來尋找自閉癥康復的突破口,才是最明智、最適合的途徑。
對自閉癥幼兒進行生活自理訓練,不僅能減輕家長和教師的負擔,還能鍛煉孩子的智能與體能,促進他們生活質量的提高。
您好!請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