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國內(nèi)還是國外,ABA應(yīng)用行為分析法都是最主流的自閉癥兒童干預方法之一。ABA訓練的主要環(huán)節(jié)包括目標分解、提示幫助、強化和反復練習幾方面。
1、目標分解:
把一項任務(wù)(知識、行為、技能、習慣等)分成若干小步驟。比如,家長可以把“學習洗手”這一目標分解成:打開水龍頭、淋濕雙手、取香皂、涂抹香皂、把香皂放回原位、搓手(搓手心、交叉搓手背)、打開水龍頭沖洗雙手、清洗手心和手背、關(guān)水龍頭、用毛巾把手擦干幾個小步驟。
再比如,在教患兒學習配對物品或圖片時,先要教他學習配對一模一樣的物品。家長可以先把一件物品(比如一個杯子)放在桌上,然后給孩子一個同樣的杯子,并對他說:“把它放在一樣的東西旁”(配對)。一定要在這個過程中用“提示”和“強化”來引導孩子做出正確反應(yīng),完成要求。孩子掌握第一步之后,家長可以在桌上擺放兩件物品(比如一個杯子和一個球),讓孩子在擺放之前進行區(qū)分。由于孩子已經(jīng)完成了前面的內(nèi)容,下一步就會容易進行。
ABA訓練把要掌握得技能分解成很小的步驟,目的是讓孩子在學習過程中更容易獲得成功,減少挫敗感。在訓練中,孩子必須先學會每項技能的第一步,才能開始學第二步。
2、提示幫助:
為了引導孩子對指令作出正確反應(yīng),家長必須使用提示幫助(包括語言提示、手把手練習、手勢和操作示范等)。家長要通過提示給孩子多次機會作出反應(yīng),再多次強化。ABA訓練方法強調(diào)對患兒發(fā)出指令后,患兒必須馬上做出反應(yīng)。
比如,教自閉癥兒童學習完成兩步動作指令(“拍拍手、拍拍桌子”,或是“站起來,把書放在桌上”),孩子可能只聽從前一項或后一項指令。針對這種情況,家長給出指令之后,要馬上示范或手把手提示——讓他先完成一項指令,再完成另一項指令。有了這樣的提示,孩子才能做出正確的反應(yīng)。只要他能夠正確完成指令,就要及時對他給予強化。如果孩子的反應(yīng)不對或不能完成得不準確,家長就要給予示范和提示,并通過反復練習幫助他正確完成,以后逐漸減少提示,直到孩子無需提示也能做出正確反應(yīng)。
3、強化訓練:
ABA強調(diào)每種行為變化都和它的結(jié)果有關(guān)聯(lián)。如果一個孩子叫了“媽媽”,媽媽要馬上對他笑、擁抱他,這樣孩子叫媽媽的次數(shù)就會增多。強化的目的是讓患兒更配合、更喜歡訓練,媽媽對孩子的態(tài)度會強化孩子的行為。剛開始對患兒訓練時,往往只會使用初級強化物,如零食、玩具等,在使用初級強化方式的同時,可以逐漸引導孩子接受次級強化手段——如表揚、贊賞、擁抱等。教孩子較難的技能項目時,就要用最好的強化物(孩子最想要的)。
強化物可以放在患兒能看到的地方,讓他明確聽指令就會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但是別說“你要是聽話,指出哪個是公園,我就給你吃糖”這種像是討價還價的話。最好讓患兒在作出正確反應(yīng)后得到強化,促使他來接受這種操作方式。家長在贊賞時,除了說“很好”、“真棒”以外,也應(yīng)明確表明大人所強化、表揚的行為。比如,在對孩子進行對名詞理解的訓練時,發(fā)出“把玩具給我”的指令,孩子要是真把玩具拿給家長了,家長就可以說:“真好,把玩具給了媽媽”——具體說明了什么樣的動作反應(yīng)“真好”。
4、反復練習
通過強化和提示,自閉癥兒童愿意反復練習,從而更快更好地掌握新技能。重復多次的練習,對患兒掌握技能十分重要。在美國,ABA訓練過程中,老師通常給患兒10次練習機會,以便每天了解正確反應(yīng)和錯誤反應(yīng)的出現(xiàn)幾率。在反復練習時,要尋找各種不同的教學材料,使所學的技能得到泛化,同時也可以提升患兒的興趣。比如,在進行“水果分類”的ABA訓練時,家長可以把不同的水果或圖片放在一起排好,引導自閉癥兒童找出蘋果、香蕉等。
您好!請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