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閉癥兒童溝通與交往教學活動要因材施教,創(chuàng)設(shè)生活化溝通交往情境。
因材施教是指對學生既要有基本的共同要求,又要善于發(fā)現(xiàn)和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某些特長,適應(yīng)個別差異去進行教育,使之各盡其才。兒童的語言能力處在不斷發(fā)展完善的過程中,通過語言環(huán)境的熏陶,逐漸學會發(fā)音、說話及與人溝通的技能。培智學校學生的語言障礙差異性大,在對自閉癥兒童開展溝通與交往訓練時要遵循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為他們提供生活化的語言環(huán)境,營造良好的溝通氛圍,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使溝通交往能力差的學生在訓練中敢說、肯講,激發(fā)出學生愿意與人溝通交往的動機。
自閉癥兒童認識事物以形象思維為主,直觀具體的情境對他們來說更利于知識技能的習得。如果沒有豐富的生活情景,靠無趣單一的訓練很難讓學生掌握語言,只有讓學生在生活實踐中學習語言,才能不斷地提高其溝通交往的水平。
生活是語言的源泉。自閉癥兒童認識事物以形象思維為主,沒有豐富的生活情境,不積極參與實踐活動,靠無趣單一的訓練方法,很難讓孩子掌握語言,所以必須考慮采用貼近孩子生活的實踐活動來加強語言訓練。比如:
1、把日常生活中的所見所聞編成兒歌、繞口令或擬聲故事幫助自閉癥兒童正音。
2、帶他們到大自然中去感受生活,豐富表達內(nèi)容。為了擴大孩子感知事物的范圍,教師可以組織一些外出活動,促進學生的各種感官參與,使他們不斷產(chǎn)生說話和思維的興趣,以此提高語言能力,甚至能說出更完整的語句。
3、通過形式多樣的語言游戲,提高自閉癥兒童學習語言的興趣。如組織一些“開商店”“看病”“送信”的小游戲等。
4、讓他們在生活自理、勞動訓練中提高語言能力。語言訓練有必要擴展到生活中去,訓練者應(yīng)充分利用生活自理、勞動訓練的機會對自閉癥兒童進行說話訓練。如在具體的穿衣、疊被、清掃、擦拭等訓練中和訓練后,要求孩子理解動作感受語言,并充分利用訓練內(nèi)容來擴大兒童說話的范圍,從而提高他們的語言發(fā)展能力,促使訓練有成效并得以鞏固。通過這些實踐活動,訓練者能夠讓自閉癥兒童的語言訓練不斷擴展到課外活動和家庭生活中去,使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不斷得到提高、鞏固和發(fā)展。
綜上所述,自閉癥兒童溝通與交往教學活動要因材施教。
您好!請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