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悲傷的數(shù)字:僅有40%的自閉癥孩子可以生活自理
瀏覽次數(shù):2670 分類:新聞資訊 分類:癥狀表現(xiàn)
對絕大多數(shù)自閉癥孩子的父母來說,已不再奢求孩子長大后能夠在某一領域有所建樹,只是希望孩子能獨立生活。但不久前,一項調查統(tǒng)計帶給他們一個悲傷的消息,自閉癥孩子中,只有40%可以做到生活自理。
到目前為止,自閉癥只能通過干預訓練來控制和矯正相關癥狀,這種方法有一定效果,但見效非常慢,而且不可能完全“治愈”。自閉癥孩子分三種情況:第一種,能像普通人一樣的生活,這類孩子只占自閉癥人群的4%;第二種,能生活自理,占36%;第三種:終身需要人陪伴,占60%。
一般來說,精神障礙患者在經過一定治療之后,我們希望他能夠回到社區(qū),這有利于患者的康復。但自閉癥比較特殊,兒童患者較多,一般都在特殊教育學校里。他們主要的問題就是不愿意和人交流,把他們放到普通學校里,無益于幫助他們擺脫自閉,甚至有可能因為受到歧視而更加自閉。因此,如何讓他們融入社會,是需要全社會共同努力的。
僅有40%的自閉癥孩子可以生活自理,這一方面和他們先天性的語言、認知障礙和發(fā)育遲緩有關,另一方面,也和家長老師的教育方向偏差和方法不當有關。許多家長和老師,把對自閉癥孩子的教育重點放在語言能力的培養(yǎng)和學習技能的提升,而不關注他們的生活自理能力。孩子長大后,又把教育重點放在職業(yè)能力培養(yǎng)上,而孩子的生活自理項目事事包辦,造成孩子相關能力不佳。
此外,社會公眾對自閉癥患者的關愛,目前看來也是有限的,盡管有一些社會關愛,有培訓中心,還有一些其他方面的關注,但數(shù)量都不多。所以,我們應該加強對他們的關愛:在制度層面,社保應該對他們有更多的保障;在社會層面,應該讓更多的人了解這個群體,走進他們的生活。
盡管目前只有40%的自閉癥孩子能夠生活自理,但相信隨著我們對于自閉癥認識的提升,對“星星的孩子”康復訓練普及率的增加,這個數(shù)字一定能得到提升,讓更多的自閉癥孩子通過科學的干預訓練而提升生活自理能力,融入普通人的生活。
您好!請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