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選擇積極主動的自閉癥干預措施
瀏覽次數(shù):703 分類:康復訓練
如何選擇積極主動的自閉癥干預措施?
教育康復的終極目標是使自閉癥孩子能夠無限地接近“正?!?,使他們成為一個“社會人”。面對社會,他們是一種積極主動的、是接受社會的,而不是畏縮不前回避社會的,這樣他們才能夠為社會所接受。為了這一目標,我們的康復教育就要本著“整體為主,細節(jié)輔助”的原則來進行。反對單一、生硬的行為訓練,要以提高孩子們的認識能力為我們最重要的行動方針。
《巴爾扎克雕像》是雕塑家奧古斯特·羅丹為法國大文豪巴爾扎克雕塑的一件不朽之作。羅丹作為一位真正的雕塑家,始終關注著人,但他并不把精力集中在人的形體上,而更關心人的心靈、人的感情、人的命運和人的力量。他為了讓細節(jié)不高于整體的效果,而砍掉了原雕塑的雙手?,F(xiàn)在人們看到的巴爾扎克像,雙手被睡袍緊緊遮蓋,面部表情被突出地顯現(xiàn)了出來,在月光下好像獨自整夜在行走、思考。自此,這尊無手臂的巴爾扎克像,與羅丹的《思想者》、《青銅時代》等一同屹立在世界藝術杰作之林。
這個故事對自閉癥孩子的家長們有什么啟發(fā)意義呢?在我們對孩子的康復教育訓練中能否真正地把握住原則與細節(jié)之間的關系呢?這些都值得我們認真細致地進行思考。
面對自閉癥孩子,應該怎樣去進行“塑造”呢?是在康復教育干預中用既柔軟而又富于彈性的筆鋒飽蘸我們思想和情感的“墨汁”來浸染他們,使之成為有思想、有情感、懂規(guī)則的社會人呢?還是“照貓畫虎”,不動腦筋地模仿某些康復方法,甚至使用強硬手法來把孩子訓練成為“程序的執(zhí)行者”或者徒有其表的“公式化的人物”呢?關注孩子們的思想建設,引發(fā)他們內心深處封閉著的情感,讓他們在我們這些父母的帶領下,逐步地跟隨我們登上社會這個大舞臺,才是我們真正最最重要的任務和責任。
在這些訓練中要時刻注意整體的效果,利用整體和空間環(huán)境中的可利用因素來調整,而不是簡單面對面地與自閉癥孩子相對而坐地發(fā)號施令,要在一個可控的空間環(huán)境范圍內,給予孩子自由,逐步發(fā)展引導出孩子與大人之間的互動。以孩子的興趣為切入點,深入進去,然后把他帶出來。
如何選擇積極主動的自閉癥干預措施?以上就是99自閉癥網(wǎng)為您整理的答案。
上一篇: 自閉癥兒童的眼神注視訓練
下一篇: 自閉癥自傷行為干預方法
您好!請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