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調節(jié)自閉癥兒童的不良情緒,無論專家還是特教老師都在不斷的思考、探索和實踐中,下面某康復機構的一個案例:
琪琪剛今年4歲,剛被確診為自閉癥,有一定的認知理解和表達能力。他能聽懂日常生活中經常用的語言,也會表達自己的需求,但不會主動與他人進行功能性的溝通,無法與他人建立良好的社會關系。不開心的時候,他會直接抓或掐別人,或用粗話罵人,大人的指令他也不聽,總是一個人跑來跑去。他的情緒波動很大,得不到想要的東西時,會倒地大哭。此外,他很難適應環(huán)境的改變,上完個訓課就不愿去集體課教室,上完集體課就不愿去感統(tǒng)課教室。他也缺乏了解別人感受的能力,當別的孩子在哭時,他反而很開心。他在感覺處理方面也存在異常,每天去康復機構時都喜歡用整個身體撞墻、撞柜子,或是躲在一個角落里蜷縮身體,痛覺很遲鈍。
為了控制和改善琪琪的這些情緒問題,老師首先與其家長進行溝通,雙方對教育目標達成一致;同時,針對琪琪的行為問題而制定行之有效的方法,要求家長配合機構同步實施。
1、制定家里和學校里的時間表和環(huán)境結構化
這樣做的目的在于讓孩子有預知性。(比如早上7:00我要起床洗漱,7:30在家吃早餐,8點爸爸要送我上學……)通過一個時間環(huán)境的結構化安排,讓孩子提前知道自己下一步要做什么、要去哪里,而不會因為環(huán)境和時間的突然變化而感到無所適從。
2、冷處理孩子的不良情緒,轉移他的注意力
為了減少孩子情緒沖動的機會,在幫助孩子平靜下來的同時,家長和老師要多給予他積極的鼓勵,讓他建立信心。同時,要幫孩子識別情緒失控的信號,可以通過社交故事和情境表演,來教他們解決問題的策略。要讓他們明白,大哭大鬧并不能解決問題,尋求幫助才是最佳方法。老師可以設計多種需要等待、輪流進行、需要持續(xù)性注意力的游戲活動,如紙牌、滾接球、大富翁等。孩子在游戲中學會了等待和輪流,也享受到分享的快樂,情緒就會明顯改善。
3、擴大孩子的社交圈
促進自閉癥兒童的人際交往關系,是減少不良情緒行為的法寶。引導更多的親人、同齡伙伴與孩子溝通互動,使他不再獨自無目的玩耍,教會他遇到問題時幫助和協(xié)作,就會減少他由困難無法解決而產生的情緒問題。
4、向孩子提供成功經驗,使他獲得成就感
琪琪剛開始來機構的時候,特別愛念英文單詞,唱英文歌。老師在給他上課時,就多加一些英文進去,提高他的學習興趣。比如念卡片時,老師既讓他讀出中文,也讓他讀出英文。生活中的常用語(你好、謝謝、對不起)都用英文講,請他給小朋友們表演唱英文歌。老師鼓勵琪琪發(fā)展自己的興趣,讓他很開心,并獲得了成功感,發(fā)牌氣的現象就慢慢減少了。
5、釋放體能減少自傷行為和感覺刺激
孩子在機構出現自傷行為時,老師和可以帶他做感統(tǒng)練習,跳蹦床、滾滾筒、玩沙袋等;,自傷行為要是發(fā)生在家里,父母可以帶他去跑步、滑梯、爬樓梯、包餃子游戲等,讓他把不良情緒釋放出來,孩子的體力消耗了,情緒也也會慢慢趨于平靜。
琪琪進入自閉癥康復機構訓練之后,老師對他進行了近六個月的情緒調控和其他項目干預。孩子不但在認知理解和認知表達方面進步很大,情緒方面頁得到很大改善,情緒穩(wěn)定了很多。他不會無緣無故地大哭大鬧了,自傷行為也基本消失了,有事會主動找老師說,也會主動找小朋友玩,還學會了把自己的食物和玩具與小朋友分享。
針對自閉癥兒童發(fā)脾氣、愛哭鬧的情緒調控訓練方法就為大家介紹到這里了,希望大家充分理解這類孩子的特殊性,寬容地對待并疏導他們的不當情緒和行為。
您好!請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