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獨癥兒童的感知覺異于常人
瀏覽次數:2128 分類:癥狀表現
感知覺是心理活動中較低級的形式,特點是出現早、發(fā)展快。遺憾的是,很多孤獨癥兒童的感知覺異于常人。
普通人的許多感知覺在嬰幼兒期就已達到成人水平。嬰兒出生后,最早出現的是嗅覺、味覺和皮膚覺(包括觸覺、痛覺、冷覺和溫覺)。以痛覺為例,痛刺激能使嬰兒發(fā)生局部或全身的反應,戳刺嬰兒的拇指或腳部時,嬰兒會很快把手腳縮回來。
聽覺反應在新生兒時期就存在,83%的新生兒能對聽刺激做出反應(眨眼、轉頭、動嘴、有哭相或哭鬧等)。新生兒還能區(qū)別音響、音高和聲音持續(xù)時間,能區(qū)別不同赫茲的聲音,能辨別“ba”與“pa”兩個音。他們對成人的說話聲音也特別敏感,能使自己的身體運動與講話的聲音模式準確同步。
2-3個月時,嬰兒能安靜地傾聽周圍的音樂和成人的說話聲音;3-4個月時,能非常明顯地把視線或頭轉向聲源;5個月時,能辨別出母親的聲音。
孤獨癥兒童與正常孩子相比,感知覺明顯異常。主要表現在視覺、聽覺和痛感方面,表現為感覺過強、過于遲鈍或不尋常。
很多孤獨癥患兒對聽覺不構成反應,對很大聲音也表現不出吃驚的反應。別人呼喚他的名字時他沒有反應,必須重復數次,好像聽不到人說活,讓人懷疑他有聽力問題。有的注意不到響亮的聲音,父母甚至懷疑他是聾子,但耳聾的孩子會模仿、會唇讀、能演示手勢、在社交中會使用眼神。相反的,有些患兒對某些聲音過于敏感,可能在聽到某種聲音時特別苦惱,比如聽到摩托車嘶鳴或狗叫時會捂上耳朵、畏縮不前或很容易受驚。
很多患兒的視覺辨別能力不佳,對一種物體的特征——顏色、大小或位置等的辨別能力明顯落后于同齡兒童。有的孩子在正常光線下閉眼、斜眼或皺眉,有的當強光直接照射時眼睛不會眨眼。
有些患兒對疼痛的感覺遲鈍,對摔傷、注射或自殘反應遲鈍或根本沒有反應;出現外傷后,哪怕傷口很深甚至血流不止,他們都會不吭一聲。年齡大一點的孩子可能對不舒適過分敏感,可能會抓搔疼痛發(fā)炎的地方或是用其他方式傷害自己,如撞頭或咬手,這些自傷可能很嚴重,但他們就跟感覺不到疼痛似的。
有些孤獨癥患兒特別能忍耐咸味、甜味或苦味,對味道和氣味缺乏適當的反應。有些患兒對冷感很麻木,在寒冷的冬天會不穿衣服就往外跑。還有些患兒平衡能力遠高于常人,登高、走狹窄的欄桿時從不摔倒。
如果孩子在很小的時候就出現了上面這些感知異于常人的表現,家長可要留意,及早去醫(yī)院檢測,看孩子是否出現了孤獨癥傾向。
上一篇: 星爸星媽不可不知的感覺統合核對表
下一篇: 少用黃色!自閉癥兒童更喜歡紅和藍
您好!請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