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構化教學法的名詞解釋是怎樣的呢?我們要從歷史、定義、目的和意義幾個維度講起。
一、結構化教學的歷史
結構化教學(TEACCH)又叫做“系統(tǒng)教學法”,是1970年由Ericschoplet提出,1972年美國北卡羅來納州議會通過立法建立了自閉癥和社交障礙患兒的治療教育部門,該部門設在美國北卡羅來納大學醫(yī)學院精神科,采用TEACCH教育方法,用以治療、訓練和教育自閉癥患兒。多年來,TEACCH使眾多患兒在語言、社會交往、感知覺、行為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療效,成為現代歐美國家中獲得最高評價的自閉癥患兒訓練課程之一,為治療和訓練自閉癥兒童提供了一套全面的教學方案。
二、結構化教學法的定義
TEACCH是根據自閉癥兒童的學習特點,有組織、有系統(tǒng)地安排學習環(huán)境、學習材料及學習程序,讓患兒按照設計好的結構,從中學會學習、改善情緒和行為、建立良好的日程常規(guī)的一種教學方法。它的基本思想是把教學空間、教學設備、時間安排交往方式、教學手段等方面作系統(tǒng)安排,形成一種模式,使教學的各種因素有機地形成一體,全方位地幫助自閉癥兒童進行學習。
三、結構化教學的目的和意義
TEACCH使自閉癥兒童明白環(huán)境的功能和要求,使之更能與社會聯系;發(fā)展生活技能;促進自發(fā)地溝通;并能夠獨立生活是結構化教育的目的。對于患兒來說,發(fā)展實用性的技能十分重要。期望在提升自閉癥兒童生活自理能力的同時發(fā)展相應的生活技能,從而更好地融入社會。
TEACCH訓練強調家庭家具或訓練場所的特別布置,玩具及其有關物品的特別擺放;注重訓練程序的安排和視覺提示;在教學方法上充分運用語言、身體姿勢提示、標簽、圖表、文字等各種方法增進自閉癥兒童對訓練內容的理解和掌握;同時運用行為強化原理和其他行為矯正技術幫助患兒克服異常行為,增加良好行為。TEACCH可以在有關機構開展,也可在家庭中進行,是一套成熟的針對患兒的綜合教育方法。
以上就是結構化教學法的名詞解釋,由99自閉癥網為您整理。
上一篇: 圖片交換溝通法的訓練目的和步驟
下一篇: 自閉癥兒童社交故事的編寫要點
您好!請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