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閉癥回合式操作教學法DTT的四個要素分別如下:
一、目標行為
自閉癥孩子的反應可以是一種技能的表現(也可以叫做目標行為),也可以是一個技能中的部分表現。比如,孩子用手來指一個物品、說出一個物品的名稱、做出一個身體動作(如跳、拍手等)。在要求孩子做出一個反應之前,老師(也可以包括家長或其他有關人員)先要明確孩子所需要做出的反應應該是什么樣子的。這樣有助于其他老師和家長在要求孩子做出反應時保持一致。還是之前說過的例子(顏色識別),如果一個老師要求孩子輕輕地指出黃色積木,而另一個老師要求孩子在指的同時還要說“黃色”,那么對孩子來說就很容易迷惑。
二、反應
自閉癥回合式操作教學法DTT中,自孩子在聽到老師的指令后有兩種反應,第一種是正確的反應,第二種是不正確的反應(可能是沒有做出任何反應或是做出錯誤的反應)。根據孩子的反應情況,老師會對正確的反應進行強化,對于錯誤反應或者沒有反應進行糾正。糾正的過程包括重新給予指令、輔助以及強化。
三、強化
在回合式操作教學法DTT中,強化是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自閉癥孩子的任何正確反應都應該得到強化。強化是指一種行為在經歷一些環(huán)境中的變化后而產生的頻率增加或者強度增大的過程,導致強化發(fā)生的環(huán)境變化(刺激變化)被稱為強化物。每個人都擁有不同的強化物,例如:空氣、睡眠、他人的夸獎、代幣、食物、玩具等。只要是可以使行為的頻率增加或者強度增大的刺激變化,都可以被稱為強化物。
在回合式操作教學法中的每個單元結束后,如果是學習新技能而且自閉癥孩子產生了正確的反應,老師都應該給予強化。隨著自閉癥孩子能力的增強,強化要從“每次都給予強化”演變成為變量強化(幾個正確反應之后再給予強化)。同樣的例子(顏色識別),如果孩子在老師說“指出黃色”后準確地指出黃色的物品,那么老師就會提供強化物。一個孩子也許會有一種或多種強化物,老師需要增加強化物的種類,也需要把強化物從食物和物品過渡到社會性強化物,例如:夸獎、擊掌等。
四、輔助
在指令與反應之間沒有產生確定聯(lián)系的情況下,輔助可以幫助這種關聯(lián)形成。輔助不是拐杖,僅適合短暫使用。在教授任何一個技能之前,老師需要根據教學目標和自閉癥孩子具體情況來決定用什么樣的輔助,同時需要決定的是如何來撤掉輔助。如果輔助不被及時撤掉,那么孩子很容易產生“輔助依賴”,也就是說在沒有輔助的情況下不會自己去完成一個指令,而是在那里等著被輔助或者尋找輔助,比如,盯著大人或把自己的手遞到大人的手中。
輔助包括很多種,比如全部肢體輔助、部分肢體輔助、模仿輔助、語言輔助、位置輔助等。輔助可以分為兩類:刺激輔助和反應輔助。刺激輔助是作為教師可以提供的在環(huán)境方面的輔助,反應輔助是老師與孩子一起所做的輔助。
以上就是自閉癥回合式操作教學法DTT的四個要素,由99自閉癥網為您整理。
下一篇: 自閉癥結構化教學中,日程表的作用
您好!請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