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閉癥兒童社會性訓練的原則
瀏覽次數(shù):524 分類:康復訓練
自閉癥兒童社會性訓練的原則包括以下幾方面:
一、找準康復目標,制訂個體康復計劃
在開始訓練前,我們需要對自閉癥兒童進行詳盡的評估和測量,即社會性發(fā)展評估,以便確定孩子目前的能力發(fā)展階段和相應的短期、中期和長期計劃,根據(jù)計劃教導孩子。只有制訂了科學、系統(tǒng)的康復計劃,才能保證訓練在實施過程中的針對性和有效性。訓練實施過程中需要老師、家庭成員以及學校教師的互相配合和共同努力。
自閉癥兒童在經(jīng)過半年或9個月的康復訓練后,我們需要對其進行再次評估和測量,以檢測訓練效果,也為下一輪康復計劃的制訂設置合理的目標。在社會性訓練過程中,家長或老師不僅需要了解社會性康復的四大能力領域,還需要知道孩子在五個階段中每一階段的發(fā)展重點和發(fā)展任務,這樣才能做到把握正確的方向,有的放矢地進行訓練。
二、重視理論指導
在自閉癥兒童開始社會性訓練前,家長或老師請仔細閱讀關于社會性訓練的要點和各項能力的框架部分,這些內(nèi)容為后續(xù)的訓練提供了指導方向,可以幫助家長或老師選擇合適的訓練方法。
三、理論要結合實踐
在重視理論指導的基礎上,還需要在實際的訓練中結合自閉癥兒童的自身特點進行適當?shù)恼{(diào)整,以理論指導實踐,在實踐中尋找更適合孩子的訓練方法。
四、四大能力同等重要
在五個階段的社會性訓練中,四大能力(自我意識、社會認知、社交溝通和人際交往)同等重要,需要共同提高。
五、全體總動員
很多家長認為家長或老師的康復效果完全取決于康復機構,所以會帶著孩子輾轉(zhuǎn)于眾多機構進行訓練以期幫助孩子“補窟窿”。但實際上康復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家庭成員的態(tài)度、參與度和專業(yè)度。孩子的康復不是機構一方的事,也不是媽媽一個人的事,更不是爺爺奶奶的事,作為孩子的父母,需要付出較多的時間持續(xù)陪伴孩子康復。
明確康復目標,制訂適宜自閉癥兒童的科學的康復方案,是訓練的導航塔,是開啟訓練的第一步,而培養(yǎng)主要訓練者(家長和老師)的專業(yè)態(tài)度、專業(yè)知識和專業(yè)技巧則是保證訓練效果的基石,兩者缺一不可。
以上就是自閉癥兒童社會性訓練的原則,由99自閉癥網(wǎng)為您整理。
您好!請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