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閉癥兒童社交干預策略是怎樣的呢?
在學齡前階段,社會故事法是對“星星的孩子”社交技能進行干預的有效方式。社交技能的缺乏和社會性發(fā)展障礙是自閉癥兒童的核心缺陷,通常在學齡前階段便有比較明顯的表現(xiàn),他們通常不知道在特定的社交場景中什么樣的行為和反應才是恰當?shù)摹?/p>
一、社會故事法概述
社會故事法作為一種認知取向的干預方法,于1991年由美國心理學家Carol Gray首次提出,主要是通過專業(yè)治療師、家長或者教師為自閉癥幼兒編寫符合其社交技能發(fā)展需要和身心特征的社交小故事,在故事中用“星星的孩子”能夠理解的語言詳細地描述事件發(fā)生的背景、包含人物的基本信息、不同情境中的感覺、想法和做法,并對其中重要的社會線索和信號進行放大和強調(diào)。通過這種社會情境和人物應對方式的詳細描述,使患兒能夠增進對于社會情境、規(guī)范的理解,從而提高社會交往能力。
社交故事法并不直接教授社交技能,而是通過利用自閉癥兒童的視覺加工優(yōu)勢和對故事、圖片等的突出興趣,將恰當?shù)纳鐣煌寄芴N含在簡短、有趣的故事中來增進他們對于社交情境的理解,從而誘發(fā)出符合社會規(guī)范的社交行為和技能。由于社會故事法要求患兒具備最基本的認知和理解能力,因此該方法主要適用于中、高功能自閉癥兒童的社交技能訓練。
二、社會故事的編寫原則
由于針對自閉癥兒童的社會故事有著特定的對象和特殊的目的,因此與一般意義上兒童閱讀的小故事有著本質(zhì)的區(qū)別。通常來講,編寫社會故事需要遵循以下幾個原則:
1、社會故事要有目的地向孩子呈現(xiàn)可靠的信息,鼓勵其取得進步;
2、編寫的社會故事應當包括主題導言、故事主體以及結(jié)論三部分;
3、故事應當能夠回答“是什么”“為什么”以及“怎樣做”等問題;
4、用第一人稱或者第三人稱寫作;
5、使用肯定的語言和語氣,少描述消極行為,以突出積極行為;
6、必須使用陳述句,少使用疑問句、反問句等句型;
7、描述多于指導,讓孩子主動從故事中提取信息以規(guī)范自身行為;
8、編排形式符合自閉癥兒童的能力和興趣;
9、提供適合患兒認知特點的圖畫、照片等,以增進對文本的理解;
10、選擇恰當?shù)臉祟}。
以上就是自閉癥兒童社交干預策略,由99自閉癥網(wǎng)為您整理。
下一篇: 自閉癥兒童語言及溝通教學策略
您好!請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