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7名孤獨癥兒童組成的貴陽首支孤獨癥兒童樂隊“星天使”,用音符編織夢想,以音樂為橋,與世界聯(lián)接。
2021年10月,樂隊“星天使”成立,7位孤獨癥兒童學會的第一首歌是《我在貴州等你》。從毫無秩序,到能完整地演出一首歌,他們花了整整一年。如今,排一首歌縮短到兩三個月。樂隊幾乎每周排練一次,每次兩小時。目前,他們可以完整演奏10首歌。
重復地排練表演,是孤獨癥孩子建立秩序感的過程。他們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往往需要家長們一遍遍重復交待和叮囑每件小事,有時候還需要用擁抱進行安撫。
樂隊主唱羅方邑被確診為孤獨癥時,還不到2歲。她6歲開始學鋼琴,聽音模唱能力較強。最初表演時,她會在舞臺上跑來跑去的,而現(xiàn)在可以安靜地在舞臺上站5分鐘直至表演完成。每當有人為她鼓掌,羅方邑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反應很平淡,其母親周禮黎卻很激動,“那是對孤獨癥孩子的認可,更是對我們家長付出的認可。”
13歲孤獨癥女孩李天依最先接觸的樂器是鋼琴,她的媽媽陳宇玲是樂隊發(fā)起人之一?!澳程焖蝗痪蛯茏庸母信d趣了。我們只以為她是簡單的好奇,但是沒想到她是真的想學。”陳宇玲告訴記者,音樂像一座橋梁,成為“星天使”樂隊的鼓手后,李天依開始愿意與人溝通,樂隊排練時,李天依偶爾會跟著放聲歌唱。
另一名主唱莫簡凡,在樂隊年紀最小,5歲時展露音樂天賦。他的母親梁爽是一名音樂教師,“隨口教他唱《大風車》,只需兩三遍他就能準確地唱好每一個音調?!睆哪菚r起,她時不時地教莫簡凡唱歌,讓他通過音樂獲取能量。
孤獨癥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問題層出不窮,面對不時冒出的難題,家長們就像玩游戲升級打怪一般。但通過音樂,這些孩子和家長多了一個對話溝通的溫暖渠道。
看著樂隊的成長和變化,指導老師雷超很有成就感,家長們也贊不絕口。每一首歌都要用到不同的樂器,每次雷超都需要考慮不同孩子的接受能力進行編排。合聲時更難,他用“亂成一團”來形容樂隊起初的表現(xiàn)。如今在雷超看來,每一次音樂響起,每一次合奏的成功,都是孤獨癥孩子們擁抱世界的證明。
上一篇: 重度自閉癥兒童的認知特點有哪些(二)
下一篇: 重度自閉癥兒童的語言特點
您好!請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