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改善自閉癥兒童的仿說(二)
瀏覽次數(shù):133 分類:康復(fù)訓(xùn)練 分類:語言訓(xùn)練
三、添加另一個問題
對于幾乎仿說大人所有的話或者剛剛開始學(xué)習(xí)單個詞語的自閉癥兒童,教他們說“我不明白”往往不太管用。在這些情況下,穿插另一個問題可能會有所幫助。例如,選擇孩子非常喜歡的物品如糖果,然后問孩子:“你想要糖果嗎?”孩子說“糖果”,大人可以接著問:“你想要什么?”如果孩子回答“什么”,大人會知道這是仿說。但如果孩子回答“糖果”,大人就會知道他聽明白了。
如果孩子這時還一直在仿說,家長和老師可以稍微提示一下,比如說詞語的第一個字,例如“糖”。如果孩子仍然沒有回應(yīng),則提示孩子說整個詞語。如果孩子跟著大人說了整個詞,接下來練習(xí)時可以再重新試著只提醒第一個字;而當(dāng)孩子在這種情況下也開始說出整個詞時,大人甚至可以把提示部分變得更短,直到孩子能夠在沒有提示的情況下也給別人正確的答案,而不只是重復(fù)別人剛才所說的話。
四、把孩子喜歡和不喜歡的東西配對
大多數(shù)時候,仿說兒童重復(fù)的是大人最后說的詞語,所以當(dāng)家長或老師問自閉癥兒童“你想要蘋果還是橙子?”,孩子可能會說“橙子”,因為這是這句話里的最后一個詞。這種情況下,大人可以準(zhǔn)備兩樣?xùn)|西,一個是孩子喜歡的,另一個是孩子不喜歡的,并且確保大人在問的時候,把孩子喜歡的東西放前面。這樣,孩子會更加努力地回答問題,來獲得他真正想要的東西。
曾有一個三歲的自閉癥孩子,他會重復(fù)別人說的所有話。他喜歡薯條但討厭生菜,他還會說“薯條”這個詞,所以最開始大人問他“你要薯條還是生菜?”時,由于習(xí)慣了仿說,他總是說“生菜”,所以大人把生菜遞給了他。過了一會兒,他開始自我糾正,說“生菜、薯條”。他好像是得出一個結(jié)論,就是如果他把兩個詞同時說了,就有可能得到想要的,而且他總是如此。所以,大人又回過頭把問題重復(fù)了一遍,緊接著說“薯條”作為給孩子的示范。有一段時間,孩子只是偶爾會直接說“薯條”,而那是他能得到薯條的僅有的機會。漸漸地,他開始更頻繁地說“薯條”,最終他不再把“生菜”這個詞加進來了。當(dāng)他學(xué)會想要薯條就只說“薯條”時,大人就不怎么示范正確答案了。更可喜的是,一旦孩子意識到他是真的在做出選擇,也就是說,他可以在生菜和薯條中選擇薯條,那么,孩子就會把這一方法應(yīng)用到其他需要做選擇的場景。過不了多久,孩子就能熟練地做出各種選擇了。
自閉癥兒童會仿說也有好的一面,因為這表明孩子會說字、詞甚至是一些可能有用的短語。如果大人努力把那些孩子仿說的詞變成他自發(fā)說的詞,把那些仿說的短語引入他的社交對話中,大人就不但在幫助孩子掌握語言,而且?guī)退麉⑴c交流對話。
上一篇: 如何改善自閉癥兒童的仿說(一)
您好!請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