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閉癥兒童的心理干預之三:心理能力
瀏覽次數:1937 分類:康復訓練
心理能力是個體對自己和他人心理狀態(tài)(如感覺、意圖、需要、信念等)的認識,并由此對相應行為做出因果性解釋和預測的能力。心理能力是社會認知和人際交往的基礎,對自閉癥個體的正常生活交往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心理理論假說是了解自閉癥的一個很好的途徑,其具體表現和效能包括:
1、忠誠與固執(zhí):缺乏移情能力、不說謊、不喜歡變化,這是自閉癥兒童的認知內容異常的表現。這是自閉癥兒童社會化發(fā)展可以利用的優(yōu)勢。
2、依戀與“寡情”:自閉癥兒童的認知具有局限性,只會注意一件事物的某個特征,缺乏推測和想象能力,可以對一件東西的某一部分或一個人的某一行為產生明顯的依戀,卻往往缺乏對親人的依戀。這是自閉癥兒童認知興趣異常的表現,可以作為替代療法的入手點,由此解決一些刻板和自傷行為。
3、玩具=伴玩:自閉癥兒童不是玩玩具,因為他們不是按玩具的操作原理來操作,而可能只是把玩具當作是自己解悶的工具。這是他們認知方式異常的表現,充分認識這一點,可能為提高自閉癥社會行為發(fā)展和人際交流能力提供可能。
4、記憶與刻板:這是對自我的定位,學習能力的產生、提高和訓練的基礎。
5、細節(jié)、重復、程序:這三項是認知時間和空間的特別之處,也是自閉癥兒童能力發(fā)展和結構化教學的根據所在。
自閉癥的核心障礙在于溝通障礙,溝通能力的缺失造成了自閉癥患者在社會交往、人際溝通中的異常表現,如不會撒慌、固執(zhí)、被動交往、移情能力差等。
您好!請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