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閉癥孩子的大腦發(fā)育異常與ABA訓練
瀏覽次數(shù):2666 分類:ABA 分類:治療方法 分類:癥狀表現(xiàn)
世上沒有哪種疾病比自閉癥更難以通過視覺識別的了。自閉癥患者中有終身都學不會說話的,也有能上美國常春藤名校的。但是仔細觀察就會發(fā)現(xiàn),他們有一個共同之處:一根筋。
自閉癥在孩提時會被一些醫(yī)生說成發(fā)育遲緩,但到底是哪些方面遲緩呢?專家指出,大腦發(fā)育異常是關(guān)鍵。
專家們把一些正常人和自閉癥患者作對比,讓他們處理同樣的問題,在他們處理問題的過程中給他們做腦電圖。結(jié)果顯示,普通人遇到問題時,大腦幾部分會相互呼應同時工作;而自閉癥患者的大腦通常只有一兩部分在工作,其他部分各自為政。因此,自閉癥患者處理問題的渠道比一般人少,這也是他們經(jīng)常一根筋的原因。他們常常想起什么張嘴就說,根本不考慮前因后果,是由于他那部分腦子沒工作。
自閉癥患者的注意力和正常人也不同,曾有一個實驗,讓正常人和自閉癥患者看同樣的一組人臉畫面,同時追蹤他們的眼睛。正常的視線會先落在人臉的眼睛部位,能分辨出畫中人的喜怒哀樂。自閉癥患者的視線落到什么地方的都有:嘴巴、鼻子、頭發(fā)……所以,對于同樣的東西,他們看完之后不是所答非所問,就是好像根本沒看見。這是由于自閉癥患者“看見”的東西和別人不一樣。
人腦是一個非常復雜的機構(gòu),人們對它的很多研究成果都不能用于臨床。例如,有個建筑師原來非常溫文爾雅又有禮貌。但有一次在工地時出了事故,一根釘子射進他的腦袋,雖然后來的手術(shù)成功了,他活了下來,但是性格大變,見人就罵。究其原因,是由于他腦子主管思想感情的那部分被釘子打壞了。
為什么很多自閉癥孩子學不會說話或是“開語”晚?部分原因是因為他們太“精確”了。教普通孩子學說話,媽媽今天指著坐在書房的爸爸對他說“爸爸”,孩子可能沒學會。第二天指著站在客廳里的爸爸跟他說“爸爸”,他可能就明白了:原來媽媽在教我這個人是爸爸。但用同樣的方法教自閉癥孩子,他卻根本教不會,因為你頭一天跟他說爸爸,他的腦子里反應是:爸爸=書房+白襯衫+這個人。媽媽第二天跟他說爸爸,他反應是:爸爸=客廳+大褲衩+這個人。他缺乏正常孩子的抽象能力,把“這個人”抽象出來叫做“爸爸”。在他腦子里,媽媽前一天把前面三樣東西加起來叫做“爸爸”,后一天把后面三樣東西加起來叫爸爸。
那么“爸爸”到底是什么?這就是要對自閉癥兒童進行ABA訓練的原因。老師把爸爸的照片給孩子看,沒有背景,指著教他“爸爸”。這時除了“爸爸”這個人以外,什么都沒有,孩子就不會搞錯了。學會二維的“爸爸”之后,還要泛化到三維中去,很多患兒過不了這一關(guān),無法接受二維和三維的變化。有這樣一個案例,一個老師在教孩子“杯子”時,怕孩子沒注意杯子,每次發(fā)指令時都會把手里的杯子舉起來,吸引孩子的注意。此后他每次舉起杯子時,孩子都能準確說出“杯子”。老師就以為孩子學會了,直到有一天,他沒拿杯子,只是把手半握著舉起來,孩子照樣說“杯子”。
ABA和RDI的本質(zhì)相同,都是排除干擾,細分化地教,區(qū)別在于一個重點在于智商,一個重點在于情商。雖然兩種訓練方法的支持者都說自己是唯一自閉癥療法,但實際上各有千秋,因為他們的側(cè)重點不同。
思維訓練要針對不同的孩子,看他的思維是在哪個層面上。每個自閉癥兒童都是不一樣的,他們的局限性決定了難以理解很多元化的思維。只有真正深入到孩子的思維層面,才能幫助他。
上一篇: “地板時光”教你如何調(diào)整自閉癥兒童的情緒
下一篇: 用音樂治療自閉癥效果好嗎?
您好!請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