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閉癥治療中的語言行為途徑
瀏覽次數(shù):904 分類:治療方法
在自閉癥治療中,語言行為途徑是建立在行為分析原則上的另一種分析語言以及行為的思路。具體操作包括回合式操作教學法(PRT)和自然環(huán)境教學(NET)。
斯金納將語言行為定義為“通過他人強化的行為”,語言行為的產(chǎn)生需要兩方的參與:講者與聽者。講者是尋求強化的一方,聽者是給予強化的一方,可以是別人也可以是講者本人。也就是說,一個人可以是講者,同時也可以是自己的聽者。
在語言行為中分析單位為功能關(guān)系,即控制變量、行為以及結(jié)果之間的關(guān)系。根據(jù)這些關(guān)系人類的語言行為被分為幾個語言操作,分別為仿說、提要求、命名、對話/交互式語言、閱讀、聽寫、聽者行為。
在自閉癥治療中,以下分別介紹基本的語言操作:
一、仿說:
仿說是一個人出生后最早擁有的能力,簡單理解就是聽到什么說什么,比如,學生聽到老師說“蘋果”,他也說“蘋果”。人類從小就能夠通過仿說學會很多語言。
二、提要求:
與仿說一樣,這也是一個人早期便擁有的能力。提要求是一種可以直接讓講者受益的語言操作。在語言行為康復治療中,如果自閉癥兒童沒有提要求的能力,康復的開始目標就會定為提要求。
三、命名:
命名是一個人在接受感官信息后(看、聽、嗅、觸摸等)對事物的命名。命名的經(jīng)過是一個人建立詞庫知識的過程,也是建立復雜語言的前提。在孤獨癥教育中,首先建立的能力是提出要求。在自閉癥兒童掌握十幾個要求后便可以開始建立命名能力。
四、對話/交互式語言:
可以理解為聽者與講者之間的對話。
五、逐字讀:
逐字讀是一個人在看到文字后逐個字讀出來的語言行為。
六、聽寫:
一個人在聽到別人所說的話后寫下文字。
七、聽者反應:
聽者對聽到的信息所給予的行為回應。
以上就是自閉癥治療中的語言行為途徑,由99自閉癥網(wǎng)為您整理。
下一篇: 社交故事干預治療自閉癥的原理
您好!請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