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閉癥兒童問題行為的干預策略是怎樣的呢?班杜拉對自我效能感的影響因素進行了大量的研究,指出可以通過以下三條途徑來培養(yǎng)自我效能感,從而減少他們的問題行為。
一、增加患者對成功的體驗
自我效能感作為自閉癥患者對自己與環(huán)境發(fā)生相互作用的效能的主觀判斷,不是憑空想的,而是以患者多次親身經歷某一同類行為而獲得的直接經驗為依據的。在生活、學習中,教師可根據孩子的實際情況設置適合患者的行動目標。目標的設定是一個動態(tài)的過程,它會隨著孩子的完成情況而適時發(fā)生改變。同時,教師要注意在完成目標時參與行動的對象一定要水平相近,多次成功的體驗會提高患者的自我效能感。
二、增加替代性經驗
替代性經驗是一種間接經驗,它所強調的是榜樣的作用。日常生活中,個人效能評價不應只根據單個榜樣的行為表現進行,而應該多創(chuàng)設機會,讓自閉癥兒童有大量的機會觀察許多情況相似的患者的成就?;颊叩某蓴∪菀妆蝗藗冋J為不具典型性,而當多數人做出同樣的成就時則對于孩子來說頗具說服力。
三、增加說服力
在對自閉癥兒童進行言語說服時,要注意言語勸導與患者的能力相一致。否則,言語說服一開始可能會增加患者的自我效能感,但后期反而會加劇患者的自我效能感的降低。增加說服力,可以通過提出具體行為目標和標準,列舉出親身經歷或身邊的事例,利用榜樣示范制造效果等方式。言語說服信息的效能價值取決于它是否切合實際?,F實化的言語說服因可以激發(fā)患者的動機水平而使行動易于成功,孩子在這種說服內容基礎上形成的自我效能感也會提升。但不切實際的言語說服不僅會使說服者失去威信,還會降低患者的自我效能感。
以上就是自閉癥兒童問題行為的干預策略,由99自閉癥網為您整理。
下一篇: 怎樣教會自閉癥孩子上廁所?
您好!請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