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自閉癥兒童的身心特征和干預過程,專家們提出以下情緒和行為障礙干預過程應遵循的基本原則。
一、關注行為功能,強調積極干預
采取積極干預的措施是家長和老師首先堅持的一個原則。家長和老師只有以積極的態(tài)度面對自閉癥兒童,尤其是伴有情緒和行為問題的自閉癥兒童,才能更好地理解孩子所面臨的困難。問題行為的出現,反映出孩子所具備的能力和解決問題所需要的能力之間存在差距,因此,應該從問題行為的功能出發(fā),找出問題行為的前事、行為以及在行為發(fā)生后產生的結果,最后進行整合分析。與問題行為功能一致的行為,很有可能發(fā)生遷移或者轉移到新的情境中,基于行為功能的干預過程會更有可能阻止這種轉移的發(fā)生,因而會有更高的效率。
二、教師引導為主,誘發(fā)主動干預
教師在強調積極干預自閉癥兒童的情緒和行為問題時,要發(fā)揮兒童主體、教師主導的作用,引導孩子主動接受干預措施并積極參與干預過程。教師可以利用娛樂性、節(jié)律性的活動激發(fā)兒童的興趣,使他們樂于接受干預措施,并且最大限度地調動孩子的自主能動性參與于預過程,解決情緒和行為問題。比如一個患兒對于做作業(yè)非常緊張,每當做作業(yè)的時候他就驚恐不安,害怕遇到困難,對自己的能力沒有信心,擔心受到家長和教師的批評。但是他對于音樂非常感興趣,聽音樂的時候他會感到輕松和愉快,那么我們可以在音樂背景下逐步引導孩子做作業(yè),不斷鼓勵和贊許,使他能夠主動參與做作業(yè)的練習。
三、早發(fā)現早干預,長短期目標結合
自閉癥兒童需要早期發(fā)現和早期干預。當情緒和行為問題處于輕微程度時,及時給予干預更容易產生好的效果;反之,如果不引起重視,也不采取干預措施,很可能這些問題會越來越嚴重,甚至給他人、社會帶來嚴重后果,也為干預帶來難度。在干預過程中應該注重長期目標和短期目標相結合,在短期目標中應該著重干預孩子急需解決的問題,比如行為改變技能、自我保護、危機處理、生活自理等目標,中期可以加入一些社會技能訓練和社會交往訓練、情緒調節(jié)和自我管理能力訓練;長期目標需要提高孩子的生活品質和自信心,培養(yǎng)孩子的學科知識和認知能力等。
四、針對兒童需要,建立綜合干預
綜合干預包括兩層含義:
首先,不僅要根據兒童需要采取相應的干預措施緩解或消除個體的負面情緒和不良行為,還要幫助個體習得相關的知識和技能,如學業(yè)方面的知識、學習方法、與人溝通的技能等。很多患兒頻繁地表現出負面情緒和不良行為,原因在于他們缺乏相應的知識和技能。在面對許多自閉癥兒童伴有情緒和行為問題時,應該將其與孩子的言語語言能力、運動能力等功能康復相結合,共同促進孩子全面康復。
其次,對自閉癥兒童進行干預,不僅是教育康復工作者的職責,更需要來自家庭、學校、社區(qū)的支持。情緒和行為障礙產生的原因往往是多方面的,與家庭環(huán)境、學校環(huán)境、社會環(huán)境等因素緊密相關,如果能盡量消除這些環(huán)境中的負面因素,孩子的情緒和行為問題可能自然而然會得到緩解。另外,孩子生活在家庭、學校和社會環(huán)境之中,單單依賴家長和老師的干預行為較為單薄,教師可以結合家長、同學等資源全面投入干預過程,最大限度地發(fā)揮干預效果。
以上就是自閉癥兒童情緒行為障礙干預的原則,由99自閉癥網為您整理。
上一篇: 自閉癥兒童的情緒行為問題及干預目標
下一篇: 自閉癥兒童詞語理解與表達訓練的目標
您好!請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