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教自閉癥兒童學說物品
1、功能領域及年齡:
口語認知:詞匯 2-3歲
認知表現(xiàn):語言理解 2-3歲
認知表現(xiàn):類別 2-3歲
感知覺: 視覺 1-2歲
認知表現(xiàn):閱讀 6-7歲(供選擇)
2、目的:提高自發(fā)地回答問題和說出物品名稱的能力
3、目標:只用視覺的輔助,說出熟悉類別中一定數(shù)量的物品
4、材料:按照類別分組的日常生活用品
5、操作過程:
當孩子通過“指”或“拿回來”正確的物品,能理解性地區(qū)分某一類別的物品時,家長就可以開始教他表達性的區(qū)分相同的物品了。可以把物品散放在房間里,從兩個人坐著的地方能夠清楚看見,然后家長問:“琪琪,吃的是什么?”清楚強調(diào)這一類別。開始的時候,他可能想要指或把東西拿回來,因為這是他以前做過的。但家長要制止他,不讓他站起來去拿那樣東西。當他指著想要的物品時,家長說:“是的,琪琪。那是什么?”開始的時候,家長自己說出該物品的名稱幾次,盡量讓孩子重復這個詞語。
自閉癥孩子一次說許多詞語是比較難的,因此,家長可以只要求他有部分的反應。隨著孩子在一段時期內(nèi)持續(xù)做這個活動,家長可以要求他說話更加準確。如果他沒有找到一個類別中所有的物品,就把他的注意力吸引到其他物品上,繼續(xù)上述的過程。隨著孩子理解和表達的物品類別不斷增加,他可以學習下面兩種問題之間的差別:藍色的東西在哪里?他應該用手指。藍色的是什么?他應該說出物品的名稱。
十九、教自閉癥兒童理解句子
1、功能領域及年齡:
口語認知:表達 2-3歲
認知表現(xiàn):語言理解 2-3歲
認知表現(xiàn):閱讀 6-7歲(供選擇)
認知表現(xiàn):順序 2-3歲
2、目的:表達時使用簡單的句子結構
3、目標:用包括3-4個詞語的簡單句子描述眼前的圖片,圖片上有一個物品和一動詞
4、操作過程:
老師把一張紙分成兩部分,一部分寫“誰”,一部分寫“做什么”。把這張紙放到孩子面前的桌上。老師拿著一些圖片,圖片上有一個人正在做某一個動作(例如,一個人正在走的三張圖片)。如果在這個活動中也教孩子閱讀,就正確說出每張圖片的內(nèi)容。老師給孩子看一張圖片,向他描述圖中的活動,說:“看,琪琪,這個人正在走?!痹诖_信孩子看過圖片以后,把它放到紙上。
然后,老師再拿出另外一張相同動作的圖片(圖片中人物的性別是相同的),把它放到紙上“誰”的旁邊,把孩子的注意力吸引到第二張圖片上,說:“看,琪琪,這是誰?”盡量幫他說出:“男人/女人/小孩”。如果他沒反應,就把他的注意力吸引到一張圖片上,重復句子“人在走?!痹侔阉淖⒁饬σ降诙垐D片上,重復相同的句子,然后說:“誰?人?!庇玫谌龔垐D片和“做什么”重復上述過程,問孩子:“他在做什么?”最后讓他把兩個意思放到一個句子里。
等自閉癥兒童掌握這個句子之后,再用其他簡單活動(如跑、跳、騎車、開車、游泳等)重復上述過程。一定要保證孩子熟知這些活動,而且三張圖上的人物性別清晰可辨。
您好!請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