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指令訓練應遵循的原則
自閉癥孩子的訓練貫穿于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當家長期待孩子做出正確反應時,訓練者要時刻注意和遵循發(fā)指令的以下原則:
1、及時適時
要讓自閉癥孩子對指令做出反應,訓練者先要讓他們聽清指令。而自閉癥孩子在訓練時注意力很容易分散,老師和家長要抓住他們注意力集中的瞬間發(fā)出指令,才能讓他們聽清指令。比如,家長可以把孩子喜歡的東西拿起來放在自己臉邊,發(fā)出指令“看我”。孩子一旦看家長,就再給一個指令(比如“拍拍頭”),他完成后立即給他糖或玩具作強化。
2、準確扼要
多數(shù)自閉癥孩子在語言理解方面有障礙,因此,特訓老師要熟悉每個孩子的不同情況,了解他們的語言理解程度,在對他們發(fā)出指令時,選擇最準確的語言和最合適的長度。自閉癥孩子對語言概念的把握存在機械性,不了解明確的內涵。所以,發(fā)出的指令必須準確扼要。
3、有必要性
某些指令是由一連串動作組成的,如果孩子不能掌握連續(xù)動作,每個分步動作指令就很必要。但孩子要是已經能連續(xù)、熟練地完成過程中的所有動作,這些分步指令就沒必要了。因此,家長和老師要根據(jù)孩子對于一件事情的理解和操作能力,來判斷指令的必要性。
4、可實現(xiàn)性
家長和老師要對孩子做出反應的能力有一個正確評估,他能做到正確的反應。例如,一個連剪刀都不會拿的自閉癥兒童,聽到“剪個圓圈”的指令,是沒有可實現(xiàn)性的。也就是說,這是一個“無效指令”。而過多的無效指令會降低孩子對指令的反應速度,以及對訓練內容的興趣。需要注意的是,上面提到“不必要指令”也是一種無效指令。
四、具體訓練步驟:
對自閉癥孩子的指令訓練有很多目標,其中最重要的是提高患兒的語言接受能力,聽從大人要求。指令訓練要在孩子具備一定模仿能力的基礎上進行。
1、讓孩子安靜下來,明白指令的意義
訓練者要先給患兒帶有具體背景內容的明確指令。例如,把一個積木放在桌子上并說“把積木給我”。
2、必要時給以適當輔助
如果患兒不能聽從指令,訓練者可以給予視覺輔助;孩子要還是不能完成動作,訓練者就要手把手地輔助。在進行手把手的輔助時,通常有第二位訓練者,從孩子身后給予輔助。一旦孩子正確完成,就給予獎勵。
3、逐步撤消輔助
如果孩子在十次中能有八次完成訓練者要求的指令動作,就說明他已經基本能接受該指令。接下來,訓練者就可以逐漸撤消輔助,比如,先慢慢撤消手把手的輔助,但仍保留視覺輔助。在孩子適應之后,完全撤消視覺輔助,幫孩子在口頭指令下獨立完成動作。
4、教孩子區(qū)別不同指令
在孩子進行指令訓練時,常常會出現(xiàn)指令的混淆,這時訓練者要及時給予糾正,明確告知孩子“不對”,并在孩子做出正確動作時給予獎勵。
總之,在自閉癥早期干預中的指令訓練中,老師和家長應遵循正確的原則,按科學步驟和個體特點進行,同時,要給予孩子更多關愛,而不是溺愛。
您好!請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