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趨向性是指自閉癥兒童在自然情境中,趨向各種社會性刺激或訊息的行為傾向,包括對人的面孔、眼神、聲音、動作、情緒等各種社會性刺激或信息的自然趨向與響應。
研究發(fā)現(xiàn),自閉癥兒童對于熟悉的人很少有表情,滿足于獨處,目光接觸異常,對其他孩子的興趣有限,社會性微笑有限,動作模仿有限,別人叫他的名字時缺乏響應,很少看其他人手里拿的玩具。而這些都是他們的社會趨向性不佳的表現(xiàn)。
要想對自閉癥兒童的社會趨向能力進行干預,可以通過以下幾種PCI游戲與文化介入方法:
1、在日常生活中干預
日常生活中有許多例行活動,比如穿衣、吃飯、洗澡等。自閉癥兒童可以理解活動發(fā)生的情境和脈絡,因此在例行活動中,突然中斷活動,孩子會知道事出有因,可能會通過語言、動作或眼神注視進行補救,希望活動繼續(xù)進行。
此時,訓練者要等待自閉癥孩子反應至少5-10秒,孩子要是沒反應,就通過語言或動作輔助孩子。初期可以將孩子的眼神注視作為主要干預目標。比如在吃飯時,故意不夾菜給孩子,誘發(fā)孩子的反應,等孩子有所動作時,設法吸引他的目光,才將碗給他或夾菜給他。
2、模仿孩子的自我刺激與重復性行為
研究發(fā)現(xiàn),模仿自閉癥兒童可以增進他們對訓練者的注視或微笑等社會性趨向行為。這種做法很簡單,但也非常消耗體力。模仿孩子的時候,不要評論孩子的行為對錯,所有的自我刺激行為或重復性行為都可以進行模仿。
模仿的時候可以通過語言描述正在模仿的行為,來強化自閉癥孩子的注意力;還可以加入一些能夠誘發(fā)大肢體動作的玩具,效果會更好。但不要用孩子特別喜歡或特別復雜的玩具,否則孩子會過度沉迷于玩玩具,而忽視旁邊模仿他的人。一旦孩子對模仿游戲產(chǎn)生興趣,開始想與訓練者互動時,訓練者就應相應孩子,與他互動,不必再模仿他了。
3、通過社會性游戲進行感官肢體動作
自閉癥兒童普遍存在感官動作異常,有些是過于敏感,有些是遲鈍。過于敏感者需要避免強烈的刺激,不然孩子就會逃避與人的接觸;過于遲鈍者對于感官動作的需求很強烈,很適合把它作為干預的媒介。下面是幾個常見的游戲:
以視覺為主的游戲:吹泡泡,吹氣球,會發(fā)出光線的旋轉風車;
以前庭覺為主的游戲:蕩秋千,上上下下,跳躍游戲,搖晃游戲,賽跑(或追逐騎馬游戲);
以本體覺為主的游戲:擠壓游戲(如擁抱),觸摸游戲(如呵癢),騎馬游戲,抓握游戲(如手部擠壓、舉手擊掌、擁抱、拍手)。
以上幾種PCI游戲與文化介入方法,對于解決自閉癥兒童的社會趨向性問題有很大幫助,訓練師和家長朋友們不妨一試。
您好!請登錄